临床医学论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doc
-
资源ID:38890
资源大小:7.53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临床医学论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doc
1、 临床医学论文-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脑血管病患者往往会因为恢复期长而产生自卑和恐惧心理。在传统的护理治疗中,只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却忽视了心理护理。但脑血管病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稳定病情、促进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心理特征1.1焦虑症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前有先兆症状,如头晕、目眩、四肢麻木等。 由于疾病的突然到来,患者有明显的自觉症状,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往往导致紧张和焦虑。特别是住院患者对重复住院缺乏信心,表现出不耐烦,对医护人员及家属态度生硬粗暴。 1.2对脑血管疾病的恐惧是急性的、严重的,所以患者和家属往往是恐惧的,运动障碍患者会因为无
2、能而感到烦躁和担忧。 1.3忧郁悲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虽然病情稳定,但疗效并无太大改善,表现出抑郁、发脾气、不配合治疗、失去信心等情绪。 1.4失去信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害怕自己成为一个残疾人,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为担心自己和自己未来的衣食住行。 2心理护理措施2.1消除紧张和恐惧。通过细致认真的观察,可以充分了解和详细分析患者的精神状态,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一旦发现情绪变化,我们的护理人员要及时向患者宣讲一些关于这类疾病的医学知识,说明情绪变化对疾病的恢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消除紧张和恐惧。 护士要有熟练的技术和敏捷的动作,让病人有
3、安全感和信任感。 2.2为消除悲观情绪,主管护士应及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素质,结合其病情,有目的地宣讲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发生、治疗和康复的科学知识,使其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充分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 只要坚持治疗,保持最好的心理状态,很快就能康复。 2.3克服依赖心理。恢复期病人的护士应与病人家属合作。如果条件允许,尽量让患者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鼓励。 还需要定期帮助患者锻炼患侧肢体功能,以进一步促进疾病的恢复。 2.4加强基础护理患脑血管疾病后,大多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因此,在生活中要加强基础护理,创造良好的修身养性环境,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激发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他们早日康复。 总之,除了脑血管疾病的心理护理外,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也不容忽视。久而久之,为了适应病人的角色,接受自己是病人的事实,对治疗和护理感到厌烦。此时应建立有效的沟通,及时调整患者的心态,协助其坚持康复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失去的功能,从而更快更好地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