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脑俞清参芎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脑俞清参芎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 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口服脑郁清参芎胶囊,4粒/次,每日2次;对照组60例口服尼莫地平,20 40 mg,每日3次。2周后评价疗效。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 治疗前后血流变化,T经验,P 结论脑俞清参芎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 【关键词】脑愈清沈琼胶囊;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2007年3月至2008年5月,笔者采用脑愈清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 1.1诊断标准眩晕以阵发性视物或自身旋转、震颤、不稳定为特征,多由体位或(和)体位改变诱发,部分伴有恶心、呕吐。眩晕伴有短暂性脑干缺血的其他症状,如眼病(黑暗、闪光、视物扭曲、复视等。)、四肢麻木或无力、突然虚脱、昏厥等。脑干损害有轻微体征,如角膜和(或)咽反射减弱或消失,调节反射障碍,自发性或颈部旋转压迫一侧椎动脉诱发眼球震颤,病理反射阳性等。所有病例均经经颅CT或MRI检查,除出血性脑血管病外,排除内听道和脑器质性病变,经颅多普勒提示血流速度减慢。 1.2病例选择将2007年3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两组患者的年
3、龄、性别和平均发病时间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可比性(P 0.05)。 1.3治疗组治疗方法:脑郁清参芎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每次20 40 mg,每日3次。 一周为一个疗程。 1.4疗效评价两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恢复: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经颅多普勒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化。 1.5统计学方法的等级数据采用秩和检验,P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两组 2.1治疗两个疗程后的疗效见表2。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秩和
4、检验, = 4.3328 3.2905,P 2.2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比较见表3。根据T经验,治疗后左椎动脉血流速度t=8.519,右椎动脉血流速度t=9.978,基底动脉血流速度t=9.035,均大于T0.01,118 = 3.340,p。 在,讨论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也称为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该病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和脑血管自主神经调节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上升到第一位。 由于前庭核大,对缺血敏感,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表现为头晕,占80% 98%,常为首发症状,伴有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站立不稳、双下肢无力、周期性发作。 病变越靠近椎基底动脉远
5、端,症状越少,常为单发性眩晕或耳聋。 如果病变靠近主要血管,前庭症状不典型,但脑和脑神经症状更常见。 视觉系统疾病为第二大症状,如复视、视物模糊或黑暗、视野缺损、面部和四肢麻木、四肢无力、共济失调、头痛、倾倒、构音障碍、发声和吞咽困难等。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属于中医眩晕范畴。 中医病机以虚实为主,虚实夹杂。 气虚是主要因素,老年人多伴有阴阳两虚,其实就是风、火、痰、瘀,其中血瘀是主要因素。 中老年患者眩晕反复发作,主要是由于血瘀、痰瘀阻络、气虚血瘀、阴阳失调促发眩晕反复发作。 活血化瘀、通络调阴阳成为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提高疗效的关键。 脑俞清参芎胶囊主要由川芎、乌梢蛇、西洋参、何首乌
6、组成。、淫羊藿和沙棘提取物等。医药行业采用最新的生物技术仿生微球提取技术提取有效成分,内含小分子植物复合糖脂,支持中医导读向上理论,激活后可直接作用于脑细胞修复,快速建立血瘀区周围侧支循环,改善缺血缺氧,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良好疗效。 其中西洋参、川芎、乌梢蛇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祛风通络、除痹散结的作用,而何首乌、淫羊藿、沙棘提取物具有滋阴壮阳的作用,从而调节阴阳,适用于虚实夹杂之证。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淫羊藿中所含的总苷能降低血液的高浓度、粘度、聚集性和凝血性1,显著增加家兔和犬的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2;何首乌95%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其血浆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胆固醇与总胆
7、固醇的比值,即增加冠心病的负性危险因素,并显著延缓鹌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降低其发病率和主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3;沙棘所含总黄酮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肝组织胆固醇含量,增加HDL-C中TC的比例,能显著降低正常大鼠在高切变率(200 s-1)下的全血粘度,对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还原粘度和血沉无明显影响,但在100 s-1和200 s-1的切变率下可达到。川芎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临床上可用于防治毛细血管闭塞5;西洋参皂甙具有抗缺氧、抗疲劳、抗应激、肝损伤保护、抗高血脂、降血脂、抗利尿、免疫增强、止血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西洋参皂甙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防治作用和
8、神经保护作用6 这些药理机制正好适用于中老年人动脉硬化和脑血管自主神经调节障碍引起的疾病。 临床观察表明,脑俞清肾琼胶囊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的症状、体征及血供,提示其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有效药物。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所有病例均未发现毒副作用,证明脑俞清参芎胶囊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1,孙,等.淫羊藿苷对实验动物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中草药,2007,38 (1): 97-99。2李秀英,许小羽。淫羊藿苷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云南中医药杂志,2007,28 (6):.贾绍谦。何首乌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医,2006,3 (26): 123-124。4刘风云。沙棘总黄酮的药理研究概况。中草药,2004,27 (2): 145-146。5收到川宏、高剑生。5 (40): 2005-2007.6王磊,王英平,徐世全,等。西洋参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专业研究,2007 (3): 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