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doc
-
资源ID:38768
资源大小:8.26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临床医学论文-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doc
1、 临床论文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摘要】对7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分期早期康复护理。 步行恢复率达到80%,90%的坐位和站立位达到平衡,提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康复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且康复护理开始越早,效果越明显。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康复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超过150万,其中80%为脑梗死,75%为丧失劳动能力1,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能力,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因此,降低残疾率,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据相关文献报道,脑卒中后神经损害所致运动障碍的康复效果主要取决于治疗时间,干预越早越好
2、2 因此,脑梗死的早期康复护理意义重大,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72例患者经经颅脑CT或MRI检查,脑梗死的诊断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3。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41-72岁,平均53岁,均为初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 2康复护理方法2.1卧床期2.1.1良肢位的放置良肢位是指为防止和抵抗痉挛体位,保护肩关节,诱发早期分离运动而设计的治疗体位4 方法:(1)仰卧位,肩胛骨应处于前伸位(肩关节下可垫一软枕),上臂向外旋并稍外展,腕关节伸直,手指伸直,掌心向上,膝关节微屈(15 20) (2)患侧卧位时,患肩向前伸展,肩关节屈曲角度小于90,肘关节伸直,
3、手指张开,掌心向上。 (3)健侧卧位时,应支撑患肢,肩向前伸,肘伸直,手腕不下垂,手掌朝向健侧。 (4)踝关节处于中立位,防止跖屈和内翻。 2.1.2早期被动关节活动可通过增加感觉输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萎缩。 方法:早期应依次活动各关节,活动顺序为先活动大关节,后活动小关节,再活动健侧,再活动患侧,以免引起关节疼痛。 2.1.3床上肢体训练,在床上活动四肢,伸手屈肘,反复用手洗脸,反复屈伸膝盖和臀部,主动前被动练习,每天两次,每次15 min,不要感到疲劳。 2.2仰卧起坐期2.2.1仰卧起坐训练绝对卧床休息1 3天后,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进入坐位期进行坐位训练。 方法:采取循序渐进的
4、坐起法,交替增加坐起角度和坐起持续时间。一般每次增加15 30分钟的角度,每次增加5 10分钟的仰卧起坐时长,每天开始2次,稳定可以是每天3次、4次。 2.2.2坐位平衡训练从患者静态支撑到坐在表面较硬的椅子上,再到让患者尽最大努力向四面八方伸手去够或移动物体,最后能在一定的阻力下保持平衡。 一旦患者能独立坐30分钟以上,就可以下床训练。 2.3离床期2.3.1站立训练患者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手指交叉,上肢向前伸展,使重心落在前脚手掌上,护士坐在患者前面,双膝支撑患者患膝,帮助患者向前移动,缓慢站立。 2.3.2站立平衡训练让患者逐渐去除支撑,保持站立,逐渐将重心转移到患腿,从而训练患腿的负重能
5、力。 2.4行走期2.4.1行走训练如果患者达到站立平衡,可以使用拐杖和双杠进行行走训练,鼓励患者使用牙套缓慢行走,逐渐过渡到独立行走。 2.4.2日常活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手部技能、肢体精细协调训练、反复训练握笔、正确姿势穿脱衣裤,帮助患者逐渐学会洗脸、刷牙、如厕。 3护理经验表明,脑梗死所致中枢性偏瘫的恢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根据患者的病情,分阶段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在不同时期接受不同的训练,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经过平均30天的康复护理,该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行走恢复率达到80%,90%的坐位和站立位平衡,且康复训练越早越明显。 由于偏瘫的突然发生,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经济负担增加,家庭和社会就业能力发生变化,对康复有强烈的愿望。早期康复训练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1、张、谭志军。中风周期节律的研究。护理科学杂志,2003,18(4):252.2王馨漪。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研究进展。国际神经精神病学杂志,2001,2(1):47.3中国神经病学会,中国神经外科学会。各种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