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脑梗死所致肢体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所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 方法:将6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 而康复组患者在入院后2 3天开始有计划、有目的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结果:4周末对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康复组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结论:对脑梗死所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是尽快恢复患侧肢体功能的关键,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脑梗死;功能障碍;康复目前,随着医疗设备的先进和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幸存者中,约60% 80
2、%的人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人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 为了使脑梗死患者尽快有效地恢复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恢复运动功能,降低残疾程度,国内学者提倡脑梗死发病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对6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预期效果。 1.从临床资料中筛选出62例脑梗死所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均经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均有偏瘫、意识障碍和重度精神发育迟滞,其中男性42例,女性20例,年龄46-75岁,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组32例,男性2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5.4岁。 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
3、龄63.5岁。住院时间最短23天,最长45天。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既往史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 对照组不接受康复训练,康复组和患者入院后立即开始实施肢体康复训练。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方法。 2.1卧床训练侧重于患肢的被动运动,诱导和加强患肢的主动运动。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摆放好肢体位,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解痉位。 定时翻身,每2小时一次,以健康侧卧位为主,或侧卧位、仰卧位交替进行。 健康卧位时在胸前垫一个枕头,使患肩向前伸展,患侧肘关节伸展,腕关节和指关节放在枕头上,手掌向下;患侧
4、下肢微屈,置于健侧腿前。 侧卧位,患肩向前,肩关节900,肘关节1800,手指伸直,掌心向上。患侧下肢稍向后弯曲,健侧下肢在前。 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肩胛骨下垫小枕,使肩关节上抬向前伸直,上臂向外旋外展,肘腕伸直,掌心向上,手指分开伸直;患侧下肢保持中立位,大腿略向内收紧,略向内旋转,将枕头或脚板支撑置于足底下方,脚背垂直于床面向上翘起,防止足下垂、足内翻和髋关节内外旋。 偏瘫情况好转时,进行床上翻身训练。首先让患者做好翻身准备,即双手交叉向前抬起,引导患者屈肘,健手放在患肘上,健腿插在患腿下,躯干旋转的同时带动患侧翻身至健侧,然后护士协助患者达到好肢位。 向患侧翻身时,可以充分利用健侧上下肢
5、的力量,但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卧位。 2.2坐、立训练根据病情恢复情况,依次进行长床座、床边座、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坐、立训练。 首先,让病人用健康的腿将患腿移到床边,用健康的手支撑身体,肩膀前倾,抬头坐起,重心转移到臀部。护士应站在患侧,保持患者坐姿,防止意外发生;移动到轮椅上时,充分利用健侧上肢的力量支撑身体,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健侧下肢,移动躯干,将臀部放在轮椅上;当患者的肌力达到3级以上时,可以开始站立训练。护士站在病人正前方,病人健康的手抱住护士的腰。护士一只手将患侧的手固定在腰部一侧,另一只手掖在患侧下方支撑患者躯干,患者借助腰部向上的力量站立起来。 重心先放在健侧下肢,再逐渐转移到患侧下
6、肢。 确保姿势正确后,护士站在患者患侧,确保其安全,为接下来的行走训练做准备。 2.3步行训练步行训练强调患侧的负重能力和膝屈肌、踝背肌的训练。 当患者能站立15 20分钟不疲劳时,就开始步行训练。 行走时帮助病人站在支架上,反复多次后让病人徒手站立。开始行走时,引导患者站立不动,慢慢行走,量力而行,必要时可陪同患者练习行走。 脑梗死患者在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应采用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的方法。随着肌肉力量的不断增强,被动运动会逐渐减少,过渡到完全的主动运动。训练的次数和时间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决定。 活动量应由小到大,以不给患者造成痛苦为原则,训练项目和活动量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瘫痪肢体的功
7、能状况选择,并逐渐增加。护理指导应每天由护患“一对一”进行,每天一次,每次一小时。 一般认为,解痉肢体体位、体位改变、被动肢体运动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可在病后立即开始2 2.4康复评估及数据处理方法采用简易Fugl-Meyer评分法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四周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 一级 50分;级:50 84分;级 95分;级 99级3 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训练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价见表1。 康复训练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评估 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x2检验,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康复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组无关节强直、肌肉萎缩及各种畸形,缩短了康复疗程。但为了给对
8、照组任何康复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自发学习和训练一些运动功能,往往不够及时和正确,出现两种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情况。 4.讨论早期康复护理在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和恢复期康复治疗,且早期康复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肩关节半脱屑、关节萎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脑血管疾病的继发性障碍,为恢复期康复创造有利条件,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 脑梗死所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积极进行药物治疗,护理人员应尽早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训练前评估肢体运动障碍程度,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提高康复水平。 康复组患者早期开始实施肢体康复训练,使患肢处于良好的体位,保证患肢
9、处于功能位。结果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践证明,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保持关节灵活性,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瘫痪肢体的营养状况。 同时,健侧肢体的训练促进了其对患侧肢体的影响4 脑梗死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代偿和功能重组的自然恢复能力。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发病后的前三个月是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康复效果与康复训练的开始有关6。康复组的训练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是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对减少残疾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早期护理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脑梗死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高立平,霍春暖,张雅静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国护理杂志,1999,34 (7): 392。2徐志强,周伯荣,梁雁翎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 (4): 225。3梁,张向辉,史红梅.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科学杂志,2004,19 (13): 69。4柳岩,李友莲,黄建平,等.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训练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