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脑干出血的ct与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CT对脑干出血的诊断价值。 方法43例患者均在发病3天内进行了头颅CT检查。观察脑干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和估计出血量,分析其CT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结果43例脑干出血患者的CT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阴影,边缘清晰,CT值为52 76HU。 CT表现和临床分析表明,脑干出血患者意识障碍是预后不良的标志。血肿越大,出血越多,预后越差。 结论头颅CT检查应用广泛,是发现脑干出血的主要检查方法。 脑干出血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密切相关,为诊断、治疗和预后估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脑干出血CT临床分析脑干出血约占临床脑出血病例
2、的10%,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大多数病例病情严重。 脑干形成的早期检测和诊断对临床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以往对脑干形成的CT研究主要集中在CT表现上,而对CT表现与脑出血病理及预后关系的报道较少。 本文对43例脑干出血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预后相关,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43例经CT确诊的脑干出血患者,男26例,女17例。 年龄35 78岁,平均57.6岁。 高血压患者28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患者5例,脑血管意外患者6例。脑外伤史:2例 动态起病28例,其中情绪状态起病10例,睡眠状态起病5例。 高血压30例,高血糖2例,高血脂15例。 采用西门子环越全身CT机。 患者在入
3、院后3天内接受常规头部CT扫描。 结果CT表现:43例脑干出血患者,CT表现为圆形、卵圆形、不规则高密度影,边界清楚,CT值52 76HU。 其中23例诊断为中度脑出血(14例单次手术,9例双侧),血肿直径0.752.5cm,失血量0.51 6.2 ml。 脑桥出血6例,沿脑底间脑血肿2例。 CT诊断脑桥出血17例(单侧3例,双侧4例)。血肿直径0.83.4cm,失血量0.859ml,平均2.78ml。 其中4例血肿破入第四脑室和蛛网膜下腔,7例部分累及中脑,2例经延髓-脑桥连接臂累及小脑。 3例全脑出血的CT诊断 43例中,11例CT显示幕上脑梗死。基底节8例,脑池2例,放射性冠状动脉梗死1
4、例。 临床表现及预后:临床表现见表1。 3例脑干出血患者起病急,头痛剧烈,呕吐频繁,意识不清,双侧脑神经和四肢瘫,脑膜刺激征阳性。 全组痊愈18例,稳定好转12例,恶化4例,死亡9例。 死亡病例中,脑桥出血4例,中脑出血3例,全脑干出血2例。 血肿直径1.8 3.4厘米,出血量3 9毫升,其中7例血肿直径大于2.0厘米 结论脑干出血的CT表现为脑干高密度出血和血肿影。所有病例都诊断清楚。 28例急性起病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四肢无力、瘫痪和口齿不清。其中8例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昏迷,表现为脑干血肿较大,破裂至第四脑室和蛛网膜下腔,4例死亡。 14例严重意识障碍患者中9例死亡,说
5、明意识障碍是脑干出血预后不良的临床表现。CT表现与临床表现一致,CT有助于确定出血部位和范围。 根据CT所见统计,当血肿范围超过脑桥或中脑原发出血部位时,患者会表现为多组神经损害。本组有7例脑干出血患者有典型的CT表现,包括中脑征和脑桥征,3例同时有延髓征。 当患者有上述临床表现时,血肿的准确定位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CT显示本组11例并发脑梗死,增加了临床诊疗难度,其中5例死亡。 此外,2例病情恶化,提示CT上脑梗死患者预后不佳。 本组43例脑干出血中,直径小于2.0cm的脑干血肿34例,仅2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其余30例均好转或治愈。 9例死亡病例中,7例血肿直径大于2cm,最大直径3.4
6、cm,入院当天死亡。 与文献统计结果一致,郑1在8例脑桥出血患者尸检中发现出血量平均大13ml,提示血肿越大预后越差。 本组病例中,CT显示16例出血累及双侧脑干,其中6例死亡,2例加重,而27例单侧脑干出血仅3例死亡,说明累及双侧脑干的大出血预后较差。 文献2中大量脑干出血病例的临床病理统计也表明,单侧小血肿患者生存率较高,这与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应用,增加了早期脑干小血肿的发现,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1:郑百任、曲、贾永福。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致脑桥出血8例临床病理报告J.脑卒中与神经病变杂志,1993,10,24.2,方永新,高,等.脑干血管性疾病的MRI影像J.中国神经外科杂志,1991,7: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