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象文库! | 帮助中心 万象文库,分享有价值的文档!
万象文库
全部分类
  • 实用文档>
  • 教育资源>
  • 行业资料>
  • 资格认证/考试资源>
  • 电子/通信>
  • 源码区>
  • 论文学习>
  • 大杂烩/其它>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万象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临床医学论文-脑囊虫病的MRI诊断及病理分析.doc

    • 资源ID:38684       资源大小:16.7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临床医学论文-脑囊虫病的MRI诊断及病理分析.doc

    1、 临床论文脑囊虫病的MRI诊断与病理分析作者:、程、孙摘要目的分析脑囊虫病的病理演变特点,探讨脑囊虫病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36例脑囊虫病的MRI表现,并与12例术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 结果脑实质型18例,脑室型4例,脑膜型3例,混合型11例。主要MRI表现为:囊虫存活期,病灶呈圆形,多发,囊虫壁头部呈偏心点状阴影,T1WI略高信号,T2WI呈中低信号;该液体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FLAIR上脑脊液呈低信号,而囊液呈相对高信号。外周水肿不明显。 (2)囊尾蚴变性坏死期,头节消失,囊腔扩大,周围水肿明显。 (3)钙化后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周围水肿消失。

    2、 (4)增强扫描显示:囊壁呈环状强化(24/36),或不强化(12/36);包膜内点状影强化(22/36),或不强化(14/36)。 (5)脑室型:好发于第三、第四脑室,其中第三脑室1例(1/36),第四脑室3例(3/36)均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6)脑膜型:蛛网膜粘连引起的脑积水(2/36) 结论脑囊虫病在病理演变过程中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对确定脑囊虫病的数目、大小、部位及其病理演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对脑囊虫病病理分析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分析脑囊虫病的病理及发育特点,探讨脑囊虫病的MRI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6例脑囊性癌的MRI表现,并与12例术后病

    3、理资料对照。结果36例中,脑实质型18例,脑室型4例,脑膜型3例,混合型11例。CC的MRI表现主要有:(1)囊尾蚴存活期常见的多个圆形病灶:壁囊尾蚴头节的小偏心点状影像:T1WI略高信号,T2WI中下信号;囊液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FLAIR上脑脊液信号较低,但囊液信号相对较高;和不明显的外周水肿;(2)囊尾蚴变性坏死时,头节消失,囊腔扩大,周围水肿明显;(3)病灶钙化后T1WI和T2WI低信号及周围水肿消失;(4)增强扫描所见:强化(24/36)或不强化(12/36)的囊壁环形图像;强化(22/36)或不强化(14/36)的囊内小斑点状影像;(5)常发生于第三、第四脑室的脑室型:

    4、第三脑室1例(1/36),第四脑室3例(3/36),均为梗阻性脑积水;(6)脑膜型蛛网膜粘连所致脑积水(2/36)。结论在病理发展过程中,胆囊癌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对确定胆囊癌的数量、大小、部位等病理特征及病理发展过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关键词】脑囊虫病MRI诊断价值病理分析脑囊虫病是猪绦虫囊尾蚴病是一种寄生于人脑的疾病,占全身囊虫病的80%,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以往对脑囊虫病的CT诊断报道较多,而对脑囊虫病的MRI诊断报道较少。 经临床和术后病理证实的36例脑囊虫病的MRI诊断和病理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1-01/2002-07

    5、在河南省洛阳骨科医院(8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例)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5例)行MRI检查的脑囊虫病患者36例,资料完整。 其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12 68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18 45岁30例,占83%以上。 本组患者均经临床表现、病史、囊虫病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及特征性MRI表现确诊,其中1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 1.2扫描方式采用美国马可尼公司生产的1.5T超导MR扫描仪。 选择头部线圈、SE、FSE和FLAIR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头颅的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在平扫和增强扫描中进行。 T1WI TR 450ms,TE 20msT2WI TR 3000ms,TE 96 m

    6、sFlatr 8000 ms,TE 120ms,反转时间Ti 1800ms;层厚5毫米 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Gd-DTPA),剂量为0.1mmol/kg,静脉推注给药。 结果22.1病变部位分为脑实质型(18例)、脑室型(4例)、脑膜型(3例)和混合型(11例)。 2.2临床及相关检查结果2.2.1临床表现为头痛(86%)、癫痫(77%)、呕吐(45%),少数有精神障碍。 2.2.2主要体征为皮下结节(56%)、视乳头水肿(32%)、锥体束征(60%)和脑膜刺激征(12%)。 2.2.3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少数略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超过正常值30%,最高为29.12。 2.2.4脑脊液检

    7、查,脑脊液压力38%超过正常值,脑脊液白细胞33%超过正常值,蛋白质60%超过正常值,糖32%超过正常值,氯化物无明显变化。 2.2.5血液和脑脊液间接血凝试验(P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性率分别为84%和87%。 2.2.6有53%的脑电图异常(轻度异常35%,中度异常15%,重度异常3%)。 2.3 MRI表现根据脑囊虫病的数量、大小、部位及病理演变,MRI有以下特征性表现。 2.3.1急性脑炎囊尾蚴一次性大量进入脑实质,引起急性炎症。其MRI表现与普通脑炎相似,以室旁实质最为明显,T1WI呈对称性低信号,T2WI呈对称性高信号。 Gd-DTPA增强扫描,多为无强化或不规则

    8、强化灶。 2.3.2多种微囊藻类型中多种残存囊尾蚴共存的表现。 MRI示双侧大脑皮质散在多个圆形或椭圆形小囊,直径3 8 mm,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壁内偏心点状阴影为囊尾蚴头段,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至中等信号,如图1、图2所示,周围水肿不明显。 在FLAIR上,脑脊液呈低信号,而变性囊液呈相对高信号。 Gd-DTPA增强扫描显示大部分囊壁呈环状强化,少数无强化,大部分头段呈点状强化,少数无强化,如图3所示。 2.3.3大囊型是一个巨大囊尾蚴或多个囊尾蚴融合的表现。 MRI显示脑实质内巨大圆形或椭圆形囊腔,囊腔内无头关节,信号与脑脊液一致,T1WI呈低信号,T2WI呈

    9、高信号,周围有脑水肿,有占位效应。 Gd-DTPA增强扫描显示大囊本身大多不强化,但当其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时,可呈环状强化。在FLAIR上,大多数囊肿呈低信号。 2.3.4脑内小脓肿型猪囊尾蚴死亡时,其代谢产物刺激脑组织引起无菌性炎症坏死,周围脑组织纤维增生形成脓肿壁引起手指水肿。 小脓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脑脊液呈低信号,周围水肿FLAIR呈高信号。 Gd-DTPA增强扫描显示明显环形强化。 2.3.5葡萄囊丛的类型是许多囊尾蚴聚集在一起或一个囊尾蚴在变性死亡时因炎症反应和囊壁纤维化而形成分叶,类似葡萄串样改变。 葡萄状囊丛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呈中等信

    10、号,T2WI呈低信号,无囊虫头段。 Gd-DTPA增强扫描显示囊壁和间隔可轻度强化。 2.3.6血管炎脑梗死型为囊虫病蛛网膜炎,导致小动脉性子宫内膜炎和脑梗死,多位于基底节区。 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 Gd-DTPA增强扫描显示脑回强化。 2.3.7钙化型是猪囊尾蚴死后被机化,形成纤维组织或钙化的表现。 MRI显示脑实质内多发或单发小病灶,一般直径2 4 mm,T1WI、T2WI呈低信号,如图4、图5所示,周围无水肿带,Gd-DTPA增强扫描无强化。 2.3.8脑室囊尾蚴寄生于脑室,可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MRI显示囊虫病脑室不对称增大,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存

    11、活期,囊尾蚴比脑实质虫大,直径 2 cm。囊尾蚴囊壁见偏心性头影,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 Gd-DTPA增强扫描显示囊尾蚴囊壁在存活期无强化。死亡阶段囊壁可明显强化。 2.3.9脑膜型以囊尾蚴寄生于软脑膜上并引起蛛网膜炎、粘连或交通性脑积水为特征。 Gd-DTPA增强扫描显示软脑膜强化。 2.3.10混合型是指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MRI表现为相应类型的组合。 2.4病理分析术后病理证实12例:其中小囊肿内长T1、长T2的病灶为囊液;中等信号的边缘是囊壁;囊内壁上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的偏心点状阴影为囊尾蚴头段。多散在的点状长T1、短T2低信号影是死囊虫钙化的

    12、影像;大胶囊在FLAIR上显示低信号,这表明胶囊中有游离水。 结论脑囊虫病的MRI表现与囊虫病的部位和病理演变期有直接关系。 3.1分类标准根据国内外分类标准1,脑囊虫病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和混合型,MRI能准确显示其特征(数目、大小、部位等。)每种类型。 3.2病理演变的阶段根据脑囊虫病的病理演变过程,可分为囊泡期、胶体囊泡期、结节期和钙化期。由于其组成部分的变化,每个阶段都具有特征性的MRI特征。 3.3脑囊虫病的MRI诊断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活动期脑囊虫病的典型特征,包括囊壁、囊液和头段,是诊断的直接征象。 (2)急性脑实质型,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广泛炎症反应和严重脑水肿

    13、2,应与脑炎相鉴别。 (3)脑膜型,多表现为蛛网膜炎粘连引起的脑积水改变3,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积水难以鉴别,需结合临床诊断。 (4)脑室型,囊虫病多发生在第三、第四脑室,尤其是第四脑室。经常出现梗阻性脑积水。当病灶小于3 mm时,大多无特征性。此时应用FLAIR序列将脑脊液抑制到低信号,使更小的病灶得以充分显示。 (5)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前后的Gd-DTPA,有学者4认为主要是囊尾蚴死后不久释放的代谢产物引起炎症反应的结果。 当脑囊虫病周围形成肉芽组织时,可出现点状、结节状或小环状强化5,但当囊虫病死亡并形成钙化时,则无强化。 这说明强化是有条件的。 对三所医院经临床和术后病理证实的脑囊虫病的

    14、MRI资料进行分析。MRI具有特征性表现,可准确诊断脑囊虫病的数目、大小和部位。随访检查可动态观察脑囊虫病的病理演变,尤其是小病灶、脑室型、脑膜型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MRI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首选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1曾炳生。脑囊虫病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82,16: 244.2梅维斯B,罗茨JW。脑实质型囊虫病的CT表现。临床放射学,1980年,31:521。3小卡巴贾尔中枢神经系统囊虫病的放射学,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放射学,1977年,125:127。伯德街4号。成人和儿童脑囊虫病的CT表现。放射学,1982年,144:819。5 Zee CS。颅内囊虫病的异常神经影像学特征。放射学,1980,137 :397。


    注意事项

    本文(临床医学论文-脑囊虫病的MRI诊断及病理分析.doc)为本站会员(两袖****拉)主动上传,万象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万象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备案号:鄂ICP备19026039号-1  公网安备鄂公网安备 42010502001450号

    copyright@ 2019-2023 万象文库(www.2wx.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