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中风后抑郁症的三种辨证论治方法【摘要】总结了中风后抑郁症的三种辨证论治方法: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养肝润燥。 【关键词】中风/中医病机;抑郁症/病因学;抑郁症综合征/中医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是指卒中后出现抑郁、兴趣下降的症状,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 属于中医中风抑郁症范畴。 随着现代医学急救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 然而,由于致残率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不仅导致其身体残疾,而且对其认知、情绪等心理活动造成极大损害,严重影响其预后。 国内外对卒中后抑郁进行了研究,发现20%-60%的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西医临床上通常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本病,但存在消化道或
2、椎外系统等常见副作用,导致依从性差、疗效不理想等临床现象。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密切相关。因此,虽然病位在脑,但发病与心、肝、脾密切相关。 临床应用中,结合相关脏腑病机,分别采用疏肝解郁法、活血化瘀法、养阴润燥法。 满意的疗效 1.疏肝解郁。此法适用于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临床表现为肝气郁结,如和善、烦躁、胸胁胀痛、闷、嗳气等。 盖肝是极克制的基础,是通畅全身之气的重要环节,因其性强,控气泄泄,喜传神。 大多数脑卒中患者无法接受突发中风和不利体力活动的现实,因为对家人来说是负担而产生负罪感。他们思虑过多,气机不畅,肝功能不好,情绪低落,因情绪躁动而抑郁。 苏文六微旨大论指出:“进则出,
3、亡则神机;兴亡,齐国独善其身,危在旦夕。 所以,没有通路就没有办法长壮老去;没有提升,就没有不断增长的收藏。 “而从抑郁症开始,总是被情志所伤,气郁。 其临床表现为精神抑郁、无精打采、胸闷、胁痛、和善不安、饮食不足等症状。 外汇郁证辨证论治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机不畅,法当先从气” 医方越鞠丸论也说:“凡有郁者,必先有气病,气可通也。抑郁症是什么?”刘郑源集大论指出:“大支” 因此,疏通气机是抑郁症的总原则。 及早疏通气机,对防止疾病发展成为另一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中风后抑郁往往虚实夹杂。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辅以活血通络、养血安神。 加减方逍遥散 药用:柴胡、当归、白术、白芍、茯苓、川芎、
4、赤芍、丹参、生龙骨、生牡蛎、天麻、钩藤、茯苓、薄荷等。 口干、口苦者,加牡丹皮、栀子;肝郁化火明显者,可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用合欢、夜交藤、酸枣仁、柏子仁和远志治疗失眠多梦。 病例:李,女,58岁。 初步诊断:2006年3月29日 主诉:失眠2个多月,伴有兴趣不大,情绪消极。 病史:患者于2005年2月发现脑梗死,住院3周。 头颅MRI显示双侧基底节区有多发性梗死。 从2006年1月中旬开始,我经历了失眠,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和消极的情绪。 晚上睡了四五个小时,头晕,头胀,心慌心烦,烦躁不安,有时哭闹,记忆力明显下降,口干,手心发热,全身肌肉跳动,苔根黄腻,舌暗红,脉细。 诊断:抑郁症(脑梗塞后
5、抑郁) 辨证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 处方:天麻、钩藤、姜黄、石菖蒲、白芍、柴胡、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先煎)、丹参、合欢皮、蝉蜕、僵蚕、地骨皮、远志。 14剂 第二诊断:心慌心烦缓解,情绪转为振动,兴趣增加,想不哭了。 改善睡眠,每晚睡五六个小时。 舌苔薄黄,舌红暗,脉细而弦。 前方有效,连续14剂。 三诊:每晚睡五六个小时,有时胸闷、气短、头胀、神经过敏、情绪尚易波动、四肢肌肉跳动减少、大便不畅。 苔黄,舌暗,脉细。 前面加全瓜蒌(炒)加14剂。 四诊:每晚睡五六个小时,仍做梦,白天感觉平静,四肢肌肉跳动消失,排便通畅。 苔薄,舌暗红,脉细而弦,则加14剂。 2006年8月,患者带领他人就
6、诊,并告诉自己,服药后睡了一夜好觉,精神和心情良好,已恢复正常生活。 2.活血化瘀。此法适用于以舌苔紫暗、脉细涩等血瘀症状为主要症状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 “气为血之率,血为气之母” 气血相互作用 中风后患者年老体弱多年,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中风后患者常伴有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排水不利,使血液流动受阻,故气滞血瘀为重要病机。 单纯的进补方法很难达到效果,因为老人体虚,血瘀。因此,有必要将行气、活血、化瘀、破瘀之品结合在补法中,使经络通畅。 中风患者有血瘀内蕴、气滞血瘀于脑腑、身心失养、精神失常等症状。这里“血瘀”是标,“虚”是根。但如果是急的,就要先治标再治本。所以,活血化瘀
7、的产品要急着给。 方剂活血逐瘀汤,药用水蛭,三棱,莪术,柴胡,姜黄,枳实,厚朴等。 痰湿者加陈皮、半夏、茯苓;槐花、侧柏、白茅根等。是为血热患者添加的。 病例:李某,男,54岁,因突发头晕、言语不清、左侧偏瘫住院。 有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病史多年,头部CT确诊为脑血栓。住院7天后,逐渐发现患者抑郁、沉默、叹气、悲观失望、夜不能寐、进食少、不愿配合治疗,反复心理疏导无效。因为心脏病,他没有使用抗抑郁药,所以他寻求中医治疗。 患者肥胖,左瘫,便秘,言语不清,舌紫暗带瘀点,苔厚腻,脉滑。 诊断:抑郁症(中风后抑郁症) 辨证为气滞血瘀,痰湿通窍。 水蛭、三棱、莪术、枳实、厚朴、半夏、桃仁、当归、柴胡和姜
8、黄。 每日一剂,治疗7天后,可夜间睡眠,逐渐愿意配合治疗,头晕消失,保留上半部除去三棱、莪术、赤芍、黄芪。经过3周的治疗,可以改善情绪,微笑,积极反映病情,锻炼患肢功能。治疗2个月后,悲观失望等症状消失,每天患侧肌力恢复到IV-V级。经过3个月的治疗,你将会康复。 养阴润燥法此法适用于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主要症状为咽干舌燥、五烦舌红少苔等。,而且“当你问问题时,谈论它们真的很重要”说,“所有的狂热都是火” 狂躁,易怒也。 狂者,乱也,越者,如攀而歌之。 肺中之火导致不安。 火入肾则躁。 阴盛而躁。 程无忌曰:“欲坐井,而欲饮水,不可入。 东原曰:“阴急坐井,阳已先死,大夫尚且不自知,何至于死?”
9、所以,内热狂躁者,有邪热,属火;外热易怒,无根之火寒。 经典理论中狂躁的情况很多,虚寒证有四种,既是狂又是寒热证。 丹溪心法六郁:“气血冲合,百病不生,有郁则百病生。 所以,生活中的一切疾病,大多是由抑郁症引起的。 抑郁症的病因多为情志内伤,其病理变化与心、肝、脾有关。 初期病情较真实,主要见证了六次抑郁症。 其中,气郁是疾病的基础,时间久了,疾病由实变虚。 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不安、胸胁胀满疼痛,或咽部异物梗塞,或有时伤心哭泣。 临床以杞菊地黄汤为主方,滋阴养血,润燥安神。 处方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菊花、枸杞子、麦冬、沙参、当归、鸡血藤、柴胡、郁金、陈皮、
10、川芎、夜交藤、大黄(后腰)、芒硝、琥珀等。 桃仁、当归、厚朴等。适用于血瘀痰阻患者。湿滞食滞者加焦三仙。 案例:张,68岁女性,因突发头痛、四肢无力入院3小时。 CT诊断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约15毫升) 住院两天,开始出现肢体偏瘫。住院半个月后,病人出院了。一个月后,患者来就诊,表现为焦虑、不安、抑郁,有时伤心哭泣、食欲不振、失眠、咽干舌燥、盗汗、五官发热、大便干燥等。 舌红少苔,脉细。 诊断:抑郁症(中风后抑郁症) 主要症状:抑郁,肝肾阴虚。 处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菊花、枸杞子、麦冬、沙参、鸡血藤、当归、柴胡、郁金、川芎、陈皮、夜交藤、大黄(下背)、芒硝、琥珀(口服) 14剂,每天1剂。 第二次诊断:情绪比以前稍好,食欲增加,夜间失眠,一日排便两次,舌红苔薄黄,脉弦。 保持顶端,大黄 14剂,每天1剂 第三次诊断:患者情绪明显好转,兴趣增加,食欲良好,夜尿多,舌红黄,脉细。处方: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当归、鸡血藤、太子参、郁金、川芎、夜交藤、合欢皮、陈皮、焦三仙、枣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