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验证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改善情况,结合患者需求,寻求最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对在门诊和住院治疗的45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分阶段个性化护理。采用康复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方法,强调患者家属的教育内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Barthel指数在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评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比较45例患者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评价结果,Barthel指数上升,HAMD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8)。 其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43 8
2、6岁。病程 60,功能轻度障碍,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需要一定帮助;中等:60 41分,中度功能障碍,完成日常生活活动需要较大帮助;差:40分,功能严重障碍,不能完成大部分日常活动或需要照顾。 本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个版本,包括:抑郁情绪、内疚、自杀、入睡困难、深度睡眠、早醒、工作和兴趣、迟缓、激越、精神焦虑、躯体焦虑、胃肠症状、一般症状、性症状、疑病、体重减轻、自知力、日夜。 其中11个躯体症状评分为0 2,13个精神症状评分为0 4。 总分35分以上为重度抑郁;20分以上为轻度或中度抑郁;如果得分低于8,则患者没有抑郁症状。 2.2结果对45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合康复
3、护理和心理护理前后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Barthel指数升高,HAMD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讨论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不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影响患者的康复,而活动障碍又会导致抑郁的发生,成为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 4研究者根据上述症状特点,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采取心理护理与康复护理相结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配合医生增加患者主动康复的信心和意识。 3.1护理干预应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 在发病阶段,患者由于对病情的无知和对预后的担忧,会出现恐慌、严重焦虑、对死亡的恐惧,甚至惊恐等剧烈的情绪变化。因此,在这个阶段,要注意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详细耐心地
4、解释患者的疑问,让患者尽快对疾病的过程和转归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据报道,77.8%的患者希望每天与护士交谈一次5 国外心理学家曾指出,感情的充分表达=7%的文字+38%的地方口音+55%的肢体语言。 语言是人们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工具。 在康复阶段,更要重视对患者情绪影响最大的瘫痪问题。 因为瘫痪的恢复有好有坏,有快有慢,这是患者的晴雨表。 患者会因为各种功能的废用而更加失望,加重抑郁症的病情,所以要及时重建患者的生活能力。 男性和女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症状有不同的特点,护理要有针对性。男性患者应注意焦虑躯体化、饮食、迟缓、睡眠障碍的观察和护理,女性患者应加强睡眠障碍和饮食的护理。 6体重减轻是卒
5、中后抑郁的显著变化。 脑卒中后,部分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假性延髓麻痹症状,以及悲观、自卑、自责等抑郁情绪,影响患者进食。 女性比男性更显著,这可能与女性患者缺乏照顾者有关。中国女性一直是家务劳动的主力军。一旦他们失去劳动力,他们的家庭就无法迅速承担大量的劳动力。 也有可能是女性患者比较挑剔,总是对家人的照顾不满意,导致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因此,女性患者的饮食要特别注意,保证热量供应。 睡眠障碍也是常见症状,早醒更为常见,常伴有睡眠不好、多梦。 失眠的严重程度与抑郁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7 所以要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 3.2健康教育应准确评估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
6、致死率、高致残率等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劳动力,使照顾者的负担极其沉重。这成为患者家属心理刺激的强大来源,无疑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但患者家属增加的心理负担不仅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医嘱的依从性,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所以,除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也很重要。应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家属对疾病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3.3通过对45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和HAMD评分,Barthel指数升高,HAMD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 3.4本研究还发现,虽然患者需要专业的护理服务,但患者认为对其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如对未来经济收入的恐惧、长期被忽视等,仍占相当比例,尤其是来自农村的自费患者,其经济压力已成为重要负担。 因此,脑卒中患者需要引起全社会更多人的关注,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