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脑出血昏迷患者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关键词】脑出血【关键词】脑出血;昏迷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通畅的护理,庞关键词:中风;晕倒的病人;摘要:本文分析了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我科42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呼吸护理,探讨了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一般信息该组有42名患者,包括25名男性和17名女性,年龄从18岁到93岁,平均年龄52岁。 所有病例均因手术原因行气管切开术,15例因术后长期昏迷或排痰不当行气管切开术,10例行机械通气。 2.1不进行气管插管时的呼吸道护理。脑出血手术后昏迷患者,即使拔除气管插管,也大多伴有呼吸防御功能减弱,神经反应迟钝,导
2、致口腔分泌物潴留,易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 因此,患者应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并给予适当的镇咳祛痰药物(静脉滴注或鼻饲)帮助患者祛痰。 做好口腔护理,用湿纱布捂住口鼻,湿润空气。 对于头部固定不动的危重患者,术后24小时内每小时叩背一次,防止术后早期痰液滞留肺部。 痰稠时,给其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当痰太深咳不出来时,可用开口器从患者磨牙处撬开口腔,然后用吸痰管无负压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反射。当痰液到达喉咙时,可用吸痰管将痰液吸出。 避免深部吸痰引起的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 2.2气管插管后呼吸道的护理2.2.1保持导管通畅。当病人翻身时,保持导管在正常位置,不要扭动或按压。 及时吸痰,吸痰管
3、应比气管导管插入长度长1 cm2 cm,否则导管远端的痰不易吸出,但应避免过度刺激气管和支气管。 2.2.2气囊充气时的注意事项:气囊充气量为10 ml15 ml,每4小时放气一次,每次放气10 min30 min。每次放气前,应吸口鼻分泌物,防止痰液落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 2.3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的护理2.3.1患者病房要求将患者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房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气管套囊覆盖2 4层湿润纱布,以利于痰液稀释,室内经常浇水,或应用加湿器定期用紫外线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2.3.2患者体位手术开始时,患者通常采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分泌物的排出。 但要经常旋转体
4、位,防止褥疮,防止肺部各部位呼吸运动停滞。 2.3.3谨防气管导管堵塞:一是气囊打滑堵塞;二是分泌物粘成痂块;当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和躁动时,应立即取出插管气囊进行检查。 为防止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紧,将线头从气管切开伤口处引出,经常涉及检查是否牢固,及时去除结痂。 另外,在更换导管进行清洗消毒时,防止棉球条留在导管内。 2.3.4及时吸痰和气管切开患者咳嗽、咳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内的痰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吸痰时的无菌观念。 2.3.5全湿化气管切开患者失去湿化功能,易出现气道阻塞、肺不张、继发感染等并发症。 常用以下方法湿化:间歇湿化,每2小时用无菌注射器将湿化液(等渗生理
5、盐水250 ml+双汤化16 mg+糜蛋白酶4 000 U+清大80 000 U)滴入气管插管稀释痰液,每次7滴 8滴;痰液粘稠时,增加滴数和湿化液量,每0.5 h湿化一次,每次2 ml3 ml。 静脉滴注后进行气管内吸痰,吸痰管要插入气管插管深部,吸出深部痰液。 总量每天200 ml左右,可间歇使用蒸汽吸入器和雾化器进行湿化。持续湿化法:将湿化液以输液方式经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 ml。可以根据需要在湿化液中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2.3.6为防止局部感染,气管内导管取出后每天清洗消毒2-3次。一般在术后一周气管切口形成窦后,即可拔出外管进行更换和消
6、毒。 气管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 经常检查伤口周围的皮肤是否有感染或湿疹。 2.4机械通气时呼吸道的护理2.4.1气囊充气适当,应保证充足有效的通气量和气道压力,不漏气;如果充气过度,套囊压力很容易导致气管黏膜压迫坏死。 每次气囊放气前先吸口鼻分泌物,防止痰液落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 2.4.2使用人工呼吸机时的注意事项人工呼吸机的加湿器内的水位保持在一个平的刻度线上,以保证通气的加湿。 及时将储水箱中的废水倒掉,防止呼吸机工作时管道中的积水被吸入气管。 首先,在呼吸机发出高压报警时,检查并排除气道阻塞的原因。及时吸干口鼻分泌物和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2.5预防患者口腔鼻腔异物吸入呼吸道的护理。脑出血手术后的昏迷患者应取仰卧位,头部呈自然姿势,转向一侧。 及时吸出口腔、鼻腔分泌物或呕吐物。 需要鼻饲的患者,鼻饲前将床边抬高2030分钟,检查胃管是否真的在胃里,鼻饲可行。术中匀速注射鼻饲液,鼻饲液温度恒定;鼻饲后,30 min至60 min后将床头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