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与MRI相关性研究作者:陈刚,杜斌,付军,颜,薛金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与MRI表现的关系。 方法对37例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或后路减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16.4个月(6 55个月)。 观察组(A组)年龄大于60岁,对照组(B组)年龄小于60岁。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和MRI影像进行评估和比较。 结果颈椎病术后改善率A组为47.413.5%,B组为65.615.8%;脊髓MRI横截面积术前A组为(38.5111.5)mm2,术后B组为(48.3112.8)mm2,A组为(47.9112.6)mm2,B组为(61.6111.4)m
2、m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术后脊髓高信号常数比例A组为83.3%,b组为20.0%,A组高信号常数比例高。 A组平均患病时间为(15 . 211 . 8)个月,B组为(7 . 76 . 17)个月,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预后与受压最明显的颈髓横截面积密切相关。面积越小,预后越差。老年患者疗效比青年患者差,与病程长、脊髓受压严重、脊髓变性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老年人;颈椎病;运营;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与磁共振成像的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与磁共振成像的相关性。方法对3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前路或后路手术减压。平均随访时间为16.4个月(6-55
3、个月)。根据年龄将病例分为两组。A组:年龄在60岁以上。B组:年龄小于60岁。通过术前和术后JOA评分、术前和术后磁共振成像对两组病例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根据JOA评分系统,A组优良率为(47.4135)%,B组优良率为(65.6158)%。A组脊髓面积术前平均为(38.5115)mm2,术后平均为(47.9126)mm2,B组术前平均为(48.3128)mm2,术后平均为(61.6114)mm2。我们比较了术前和术后脊髓MRI的高信号强度。83.3%的MRI高信号与A组相同,20.0%的MRI高信号与b组相同,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病程A组为(15.21.8)个月,b组为(7.76
4、.17)个月。面积越小,手术效果越差。老年患者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不如青年患者。其原因与病程长、脊髓受压严重和脊髓变性有关。关键词: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操作;随着磁共振成像中老年人的增多,老年患者的手术治疗也越来越普遍。 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减压的特殊性及其疗效已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1 3 本研究通过比较老年患者和非老年患者颈椎减压术前后的MRI表现和临床症状的变化,了解老年患者的疗效与影像学变化的关系,从而帮助我们判断预后。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9月至2007年3月,采用前路或后路减压治疗颈椎病及后纵韧带骨化症113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37例纳入本研究。 纳入标准包括:
5、临床诊断脊髓型颈椎病(伴或不伴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术前术后均行MRI检查,临床资料完整。椎管减压充分,脊髓压迫完全解除;随访半年多 排除标准包括:颈椎病伴有神经根症状或交感神经症状,颈椎明显不稳;颈椎肿瘤;胸椎以下有脊髓疾病;椎管减压不足,术后影像学仍显示可影响疗效的压迫;术后出现影响疗效的并发症。 根据术中患者年龄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60岁以上(含18例);B组为对照组,年龄均小于60岁,共19例。 平均随访时间为16.4个月(6 55个月),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1.2手术适应证及方法所有接受手术的患者均有典型的脊髓压迫锥束症状,经药物、理疗、制动等保守治疗无效。 术前进行常规
6、MRI、颈椎前后位及动态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对病变节段进行CT扫描。 采用三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或钛网植骨融合、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或不固定。 颈椎后路单开门或双开门椎板成形术,颈椎前路三节段以上受压或后路明显受压。 其中2例伴有长节段压迫的颈椎反弓畸形,采用前后路联合减压一期手术治疗。 1.3临床评价所有患者的完整病历、病历回顾、统计资料评价、临床诊断、临床疗效或术后并发症。 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系统(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 改善率是指术后症状改善的程度,采用Hirabyashi法计算。公式为:改善率(%) =(术后评分-术前评分)/(最大可能评分-术前评分)100% 所有患
7、者术前及术后1、3、6、12、18和24个月进行评估。 1.4影像学评价术前和术后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台机器扫描。 MRI重点观察手术前后脊髓的横截面积,计算手术前脊髓的扁平率和手术前后脊髓内高信号的变化。 MRI图像通过ACER640u扫描仪输入计算机,通过Photoshop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例校正、边缘增强等处理。用Photoshop软件中的工具标定颈髓,计算颈髓受压最大的平面区域即最窄的平面区域的像素,得到脊髓的横截面积。 根据脊髓的前后径/横径计算扁平率,并在T2加权矢状面图像上解释髓内高信号。 2统计处理统计处理采用Student t检验,p 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1术前,A
8、组脊髓型颈椎病的横截面积为(38.511.5)mm2,B组为(48.312.8)mm2,差异有显著性。 3.2术后颈椎病截面积A组为(47.912.6)mm2,B组为(61.611.4)mm2,差异有显著性。 3.3术前扁平率A组为0.36,B组为0.37,无显著差异。 3.4手术前后髓内高信号(手术前后比值相同):A组15例(83.3%),B组4例(20.0%),A组相对较高。 3.5手术疗效术前JOA评分A组为(9.22.4)分,B组为(10.62.6)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术后JOA评分a组为(13 . 81 . 8)分,b组为(15 . 11 . 4)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A组的改
9、善率为(47。413.5%),而B组为(65。615.8%),差异有显著性。 3.6组平均病程为(15.211.8)个月,B组平均病程为(7.76.17)个月,差异有显著性。 影响颈椎病手术效果的因素很多。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年龄是主要因素之一2 3 但是,众说纷纭。Hukuda等4对269例颈椎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疗效与病程有关而与年龄无关。 结果显示,年龄与术后改善率呈高度负相关。 颈椎病的术后改善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分析原因应该是脊髓本身的变性和老化。 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颈髓受压有以下特点:a)手术前后脊髓横截面积小;b)髓内高信号的恒定比率高;c)术后JOA评分和改善率
10、差;d)病程较长。 Harade 5分析了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的MRI改变,认为脊髓形态的恢复与临床症状的改善密切相关6 Okada 6通过对硬脊膜形态学的研究,认为脊髓受压率和脊髓横截面积受压程度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Onok等7通过尸检发现,脊髓的组织学变性程度与脊髓变形程度密切相关。 可见,根据MRI表现可以初步判断脊髓病变的程度和性质。 Tomosato Yamazaki等人8认为颈髓在最明显受压点的横截面积是否退变与预后无关。 在本研究中,脊髓截面积与术前改善率有很强的相关性。术前脊髓截面积越大,治疗效果越好。 术后脊髓截面积与改善率有相同的相关性,但手术前后脊髓截面积的差异,即减压后脊
11、髓肿胀量与改善率无相关性。 说明减压后脊髓扩张良好并不一定意味着神经组织功能恢复良好,脊髓的物理可逆性程度与神经功能恢复并无直接关系。 颈椎减压术后,脊髓的横截面积越接近受压变形前的实际面积,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就越积极。而且术前脊髓受压程度越轻,脊髓横截面积越大,形态和功能恢复越好。 此外,我们比较了10例术前脊髓截面积在(37.87.4)mm2范围内的老年患者和8例脊髓截面积在相同范围内的非老年患者。术后脊髓截面积分别为44.3 mm2和45.6 mm2,改善率分别为48.4%和49.5%,两者无显著差异。 所以脊髓受压程度是一样的。无论是术后获得的脊髓截面积,还是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老年组与非
12、老年组均无差异,预后相同。 老年患者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差的原因是老年患者原本受压较重,手术前后脊髓横截面积较小。 从老年患者手术前后来看,脊髓内高信号的比例较大,说明脊髓存在器质性改变。 脊髓受压后,在T2加权像上可显示脊髓的高信号强度。 高信号强度能否反映病变区脊髓病变的性质,目前尚不清楚。 有学者认为,脊髓的高信号反映了脊髓的不可逆病变,如脊髓软化症,预后较差9。Yonek等10认为这是一种可逆的脊髓改变,如水肿和轻度脱髓鞘。 松田隼等人11发现,脊髓水肿和脱髓鞘改变可以在T2加权图像上呈现高信号。压迫解除后,脊髓血液循环恢复,水肿消退,脱髓鞘神经纤维可再生恢复,因此骨髓内的高信号可降
13、低或接近正常。 老年组相对容易发生器质性改变的另一个原因是病程较长。 无论什么年龄段,病程与好转率呈负相关,而老年患者的病程一般较长。 与9例(5.7个月)非老年患者相比,7例(平均6.6个月)病程在1年以内的老年患者术前脊髓截面积分别为44.2 mm2和52.9 mm2,术后分别为55.1 mm2和67.2 mm2。改善率分别为56.1%和73.3%。两者差异显著,老年组更差。 在病程几乎相同的情况下,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改善率也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脊髓的老化和变性,脊髓更容易受损。 老年人感觉相对迟钝,记忆力差,实际病程可能比主诉时间长。 在老年患者中,有5例(27.8%)好转率
14、超过60.0%(A组)。观察这5例的情况,手术前后脊髓横截面积较大,病程较短,手术前后MRI脊髓高信号较少。 病程短,脊髓压迫轻。即使对于老年患者,一般神经功能也有良好的恢复。 本研究中,老年颈椎病的减压效果可通过术前MRI预测。 对于老年患者,减压越早,术前脊髓横断面积越大,MRI脊髓高信号越少,手术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1军,吴晓涛,毛祖斌,等.前路减压治疗老年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 (11): 734735。2松田隼Y,柴田T,奥基斯,等. 75岁以上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疗效J.脊柱,1999,24(6):529-534。3Kawaguchi Y,Kanamo
15、ri M,Ishihara H,等.老年颈椎病患者脊髓病的病理机制和椎板成形术的手术效果J.脊柱,2003,28(19):2209-2214。4胡久达,望月,绪方明,等.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前后疗效的比较J.骨关节外科杂志,1985,67(4):609-615。5胡建民.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脊髓变化的磁共振成像研究J.脊柱,1992,17(10):1275-1281。6冈田。正常成人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髓、硬脊膜管和脊髓的磁共振成像形态学分析J.脊柱,1994,19(20):2331-2357。7Onok,Otah,Tadak,等.多发性脊椎突出症继发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病理学研究J.脊柱,1997,2(2):109。8山崎友里,柳中清之,平冈拓晃,等.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特别是年龄差异J.神经外科,2003,52 (1): 122126。9刘成,陈德宇,贾连顺。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前后的MRI研究J.中国骨科杂志,2001,8 (8): 760762。10 Yonek,Sakon T,Yanast M,等.脊髓型颈椎病术前和术后磁共振成像评估J.脊柱,1992,17(10):5388。11松田隼Y,Miyauaki K,Toda K,等人增加了脊髓型颈椎病的MR信号强度J。神经外科杂志,1991年,第74卷第5期:第8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