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胺碘酮与倍他乐克治疗难治性频发室性早搏【论文关键词】胺碘酮;贝塔洛克;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 方法:52例难治性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两组均采用胺碘酮单药治疗27例,倍他乐克单药治疗25例,胺碘酮联合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20例。 结果: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胺碘酮单用和倍他乐克单用。 结论: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降低猝死率,且不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室性早搏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可见于部分无明显病因的患者。 偶尔对人体无害,但也可以不治疗。 而频繁发作的患者,要么属于多源性室性早搏,要么属于多形性室性早搏,要么以平行节律或Ro
2、nT出现。多数属于心电图不稳定,可发生于各种心脏病患者。如果不积极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极有可能危及生命。 2005年至2007年,我科治疗了52例临床资料明确完整的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2例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30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27例,男性10例,女性17例;单药治疗组25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 以上两组均给予胺碘酮和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联合用药组,20例)。 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均为窦性心律伴频发室性早搏(室性早搏 5次/min),并排除窦性停搏或窦房传导阻滞、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三支传导阻滞、心动过缓、
3、甲状腺性心脏病及严重肝肾疾病。 1.2病例选择标准:动态心电图显示心室早时数 2 500次/24 h,Lown分级35级,无窦房结、房室传导阻滞及电解质紊乱等。 年龄20 70岁。 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40%以上。 1.3治疗方法:治疗前后及半年随访,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心脏X线片、血糖、血脂、血粘度、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明确心功能诊断,给予心脏病常规治疗。 治疗组52例,随机分为两组。 胺碘酮组:胺碘酮0.2 mg,每日3次,口服1周,有效率降至0.2 mg,每日1次,疗程半年;倍他乐克组:倍他乐克25 mg,每日2次,口服,一周为一疗程,
4、有效者持续半年。 20例一周内失败的患者,用胺碘酮0.2 mg每日2次,半年后减为0.2 mg每日1次,倍他乐克12.5 mg每日2次。 1.4疗效有效评价:常规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消失或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消失。 无效:室性早搏 300次/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或其他心律失常。 结果治疗前室性早搏数量无显著差异。 联合组有效率为96.3%,单用胺碘酮为61.2%,单用倍他乐克为40.5%,联合组明显高于单用胺碘酮和单用倍他乐克。 治疗前平均室性早搏次数为(3 40745)次/24 h,治疗后平均室性早搏次数为(615)次/24 h,室性早搏下降率为98.9%。 治疗后平均心率下降12次/min,左室
5、射血分数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下降。 联合用药后出现心律失常1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 联合治疗组无因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 讨论胺碘酮属于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优良的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良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1,对心脏泵功能无抑制作用2 临床上已证实现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胡大一等3认为胺碘酮是抗心律失常作用最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功能不全患者也是相对安全的药物。 胺碘酮和倍他乐克合用,可以减少胺碘酮的用量,减少该药对肺和甲亢的不良反应,也可以减少倍他乐克的用量,从而降低倍他乐克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同时,联合用药可延长有效不应期,降低复发率和猝死率4
6、对于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倍他乐克的剂量较小,既能上调心脏受体,恢复心脏对受体兴奋剂的敏感性,提高正性肌力药物的疗效,又能保护心脏,不加重心力衰竭。 本研究中,与胺碘酮或倍他乐克单用相比,联合用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猝死率,不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安全有效。 1雷姆WJ,克鲁森哈,Look MP,等.左室功能受损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的动力学效应和耐受性J.Am Heart J,1991,122(1):96-103。2迈尔堡RJ、米特赖R、英特里安JRA等。药物和设备疗法治疗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的评价j.欧洲心脏杂志,1999年,供应:21。3胡大一,许。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1998,25(1):12-13。4杨。普罗帕酮甲氰咪胍治疗可疑室性心动过速J.TACC,1997年,20 (1): 14。5徐斌。小剂量胺碘酮在老年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J.中药指南,2005,21 (15): 111-112。6黄,著。胺碘酮联合谷维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中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