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胸部平片诊断肺癌的体会【关键词】肺部肿瘤的放射诊断X线平片肺癌有时X线表现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延误治疗。 为了提高对此类肺癌的认识,我们收集了85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的胸部平片,并与病理对照。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5例中,大部分在一次检查中未能明确诊断为肺癌,在多次随访检查后诊断逐渐明确,或在临床转移或手术探查后发现,初诊时未考虑肺癌。 1.2X X线表现从其不典型形态和部位两方面进行分析。在形态上,有时同一病例有几种异常表现。 1.2.1不典型形态(1)索状影:23例。 阴影从肺门延伸至肺野,数十条索状阴影相互靠近,交织成一张厚厚的网。附近可有较轻的小结节状或片状
2、阴影,有时在肺门区可见结节状阴影与之相连。 (2)孤立的浅阴影斑块:13例。 其中,点状、短绳状阴影较为分散,边缘锐利,密度较高。 有时在癌浸润的边缘,有水平弯曲的波状条索,粗细不均,轮廓锐利,密度高。 随访期间,病灶增大、增厚。 当肺癌的其他典型征象,如肿块、空泡、毛刺出现时,这些密度较高的阴影逐渐消失在癌瘤阴影中,这是不现实的。 有时它显示肺部有节段性炎症。炎症吸收后,留下边缘清晰、密度较高的粗条索状阴影,与肺门阴影相连。 (3)指状和燕尾状改变:7例。 从肺门区开始,有几个粗棉条纹影延伸到肺野。在体切片上,有盛开的狭长血管厚白影,呈手指状排列,但形状略呈串珠状,边缘僵硬有棱角,局部不能辨
3、认支气管影。 有时,肺部肿块影周围有数个狭窄的锥形影,分支出来,尖端指向周围肺野。密度高,逐渐向两边淡化,但边缘清晰,像燕尾,在体切片上更清晰。 (4)癌性浸润:19例 表现多样,可呈节段性分布,密度轻,轮廓模糊,类似急性炎症。 有时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粗糙,看起来像慢性炎症。 其中可见支气管气相,但支气管可窄、短、不规则,附近叶间胸膜可直、局部凸起或微凹。 (5)薄壁空洞或假空洞形成:9例。 许多是单腔、中空的;壁薄且不均匀,部分弧段呈结节状增厚,偶见液面。 随访检查可见空洞,可增大,壁仍较薄。 有时癌性结节聚集成环状假腔,其中密度不减,环状阴影不圆,略呈多边形,环壁厚薄不均,内
4、部看不到液面。 随访检查发现,环形洞壁逐渐增厚,甚至完全闭塞,形成癌块。 有时洞壁薄如发丝,洞内亮度明显增高,是支气管内膜癌充当瓣膜形成肺囊的表现。 (6)异常肿块影:5例。 癌症有时会呈现特殊形状的肿块影。我们见过几例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团块影,如三角形、多边形、哑铃形或花瓣形。 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不同类型癌症所致,病变形态与组织病理学无明显相关性。 (7)肺门改变:2例 患者为陈旧性肺结核,右肺上有疤痕,右肺门无异常。 之后肺结核疤痕的阴影逐渐增大。 x线复查显示右肺门阴影较两年前明显变小,同时出现腰椎转移 1.2.2不典型癌性肿瘤的表现(1)纵隔内肿块样改变1例 肿瘤位于邻近纵隔的肺组织内,
5、肿瘤内缘紧贴纵隔。两者的影子融合不可分离。肿块中心位于纵隔,外缘呈弧形突入肺野,与常见纵隔肿瘤相似,易误诊。 (2)癌生长在隐蔽部位,不易发现:有6例。 比如右下肺内侧的小结节状癌瘤,混有粗密的肺纹,常被漏诊。 其他病变,如小结节、细索、浅浸润性阴影等。靠近纵隔、肺门区、锁骨下内侧区等。,也可能被误认为是陈旧性病变而忽略。 当肿瘤生长时,直到转移灶出现寻找原发灶时,才会被发现。 此外,在结核或其他炎性瘢痕的基础上也可发生癌症,常为腺癌,生长缓慢,密度轻,混有散在的纤维钙化灶。有必要仔细对比一下老片子。一般可见疤痕增大,附近纤维索受压弯曲,最后消失于癌内。 讨论影响肺癌诊断的病理基础是部位、生长
6、形式、病理组织类型、肿瘤的大小以及各种病理形态和X线表现。 但不同的生长方式可引起同一病理组织类型(即使在同一部位,大小相同)的癌瘤发生不同的形态学改变,导致肺癌的X线表现不典型。 大支气管腔癌很早就出现了“三阻现象”,即阻塞性肺气肿、肺炎和肺不张。 如果癌瘤位于微小支气管内,会引起瓣膜功能,可形成肺气囊的改变。 当癌主要沿支气管壁发展并向其周围生长时,可使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形成指状改变。当癌的发展以支气管为轴逐渐侵犯管两侧肺实质时,呈燕尾形变化。当癌主要扩散到肺泡时,发生癌性浸润。再比如,癌在肺实质内呈环状生长,表现为假性空洞,这些都与生长方式有关。 当癌发生在上尖背面或下叶背面时,可与肺
7、门阴影重叠,使之变大。 但当肿瘤侵犯肺动脉引起肺泡血管反射时,可使对侧肺血流量增加,患侧肺门血流量减少,从而使患侧肺门影小于对侧,或在随访检查中发现肺门影较小,称为“矛盾肺门征”。 如果癌发生在密集的肺部线条或陈旧性结核或炎性病变之间,容易漏诊,而纵隔肺门附近区域容易误诊,这与发生的部位有关。 因此,结合临床资料,如癌龄病例有咳嗽、痰中带血、胸痛、长期吸烟史等,发现上述不典型表现时,需进一步检查。 如痰脱落细胞、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活检等。 如果诊断问题仍未解决,应进行短期复查和密切观察。 如果发现病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密度由淡到浓,轮廓由模糊到清晰,这些动态变化符合癌症发展的一般规律,就可以尽早做出正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