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胸腺肽 1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8例【关键词】重型肝炎近4年来,我们采用胸腺肽1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8例,疗效满意。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2003年8月至2007年8月住院患者90例。根据中华医学会Xi安分会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均符合慢性重型肝炎的诊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8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1.9岁,乙型肝炎46例,丙型肝炎2例 对照组4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0.1岁,乙肝41例,丙肝1例 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PHGF1
2、2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6周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常规保肝治疗,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b,静脉滴注甘草甜素、还原型谷胱甘肽或门冬氨酸钾镁。 根据病情给予血浆、白蛋白、利尿剂等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皮下注射T1,1.6,每日1次,2周后改为隔日1次,6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检查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 观察乏力、厌食、恶心、腹胀症状,按症状无、轻、中、重分为0、1、2、3分。 1.4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1.5疗效标准:疗效完成后,症状、体征完全缓解,TBil低于51.3 mol/L,P
3、T时间缩短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为明显疗效;症状体征部分缓解,肝功能明显改善(TBil、ALT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PT时间较治疗前缩短。治疗两周以上黄疸加重,症状体征无改善,各项检查指标无变化或加重,自动出院或死亡无效。 结果2.1临床症状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6,P 2.2肝功能和PT的变化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PT的变化见表1。 表1治疗前后肝功能和PT变化注: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LT、AST和PT明显降低,*t=2.061、2.125、2.284,P 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22,P 慢性重型肝炎在临床上很常见,
4、也很难治疗。一旦出现大量的肝纤维化甚至肝衰竭,预后就会很差。因此,如何及时合理地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避免其加重,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明,PHGF是治疗早、中期重型肝炎的有效新药1 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也有明显的退黄、降酶、改善肝功能的作用2 1是人工合成的强免疫调节因子,由28个氨基酸组成,纯度高,生物活性强。 能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加自然杀伤细胞(NK)的含量和活性,促进内源性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和活性3,抑制HBV复制。动物实验证明,T1可以促进中性粒细胞和NK细胞的恢复,从而提高抗生素的疗效,减少长期应用抗生素后真菌感染的机会4;T 1具有抗
5、内毒素和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国外研究表明,T1可降低内毒素水平,从而降低血清TNF水平,减轻肝炎过程中干细胞的变性坏死。 此外,Malind等5报道T1还能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修复和再生变性坏死的肝细胞,促进肝功能的改善。 本组资料显示,T1联合PHGF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有效率(77.1%)高于单纯PHGF治疗的有效率(54.8%),治疗4 6周后,治疗组的抗黄疸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1不仅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源头上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还能与PHGF一起减轻重型肝炎过程中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促进受损肝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因此,我们认为联
6、合应用Tl和促肝细胞生长素对慢性重型肝炎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如退黄降酶、促进肝细胞再生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以预防肝纤维化和肝衰竭。 1于艳艳,司崇文,曾政,等.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内科学杂志,2002,19(4):255257。2王,苏。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的期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J。中国实验与临床病毒学杂志,1998,12 (1) 97。4狄,何,等.氟康唑与胸腺肽1联合应用对吗啡免疫抑制小鼠念珠菌感染的影响J.临床实验免疫学,1994,97(3)52。5马林达,司德庆,巴拿哈,等.胸腺素1刺激内皮细胞迁移,血管生成和伤口愈合J.免疫学杂志,1998年,160(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