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例胸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作者:,严培松,卜雪,何凡玲,贾,杜波,刘健摘要目的探讨胸腺癌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分类。 方法应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该例胸腺癌的显微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 结果肿瘤组织附有部分包膜,肿瘤细胞呈弥漫性排列,或排列成胸腺小体样、血管瘤样、真假菊花样、癌肉瘤样改变。 细胞边界部分清晰,部分不清晰,胞浆淡而嗜酸性,部分胞浆明亮,肿瘤细胞核圆形、卵圆形、不规则、梭形,染色质细,可见病理性有丝分裂期。 Vim、S-100、Ki67阳性,角蛋白、EMA、CEA、NSE、CD20、CgA、Syn阴性。 结论胸腺癌是一种罕见的纵隔恶性肿瘤,其细胞形态多样。 【关键词】胸腺肿瘤;病
2、理学;免疫组化原发性胸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摘要目的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胸腺癌的特征。方法对1例胸腺癌(TCA)进行光镜、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TCA是一种细胞异型性明显的胸腺上皮性肿瘤。肿瘤排列多样,主要有弥漫性、胸腺小体变、血管瘤变和癌肉瘤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im、Ki67的表达。结论纵隔原发性胸腺癌罕见,组织学类型多样。【关键词】胸腺瘤;病理图;免疫组织化学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胸腺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纵隔肿瘤,仅占原发性前纵隔肿瘤的6%1 2004年最新版WHO分类将胸腺癌分为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淋巴上皮样癌、肉瘤样癌、透明细胞癌、腺癌和未分化癌。
3、另外,胸腺神经内分泌癌也属于起源于胸腺的一大类恶性上皮肿瘤,其中典型类癌和非典型类癌属于高分化型,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属于低分化型。 根据新的WHO分类,结合免疫组化和病理形态学特征,可认为是多形性类型。 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自我院近期收集的纵隔肿瘤大体标本。 1.2方法样品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观察。 免疫组织化学SP两步法,第一抗体来自迈新公司。 电镜标本按常规制备。 电子显微镜:JEM-100 SX型 结果2.1病理检查2.1.1肉眼检查见一堆不可塑型的肿瘤组织,体积约18 cm15 cm6 cm,似被部分包裹,切面呈灰色和灰红色鱼状,质地较软,膜状
4、组织,面积11 cm5 cm,一侧呈灰色光滑,厚度约0.5 cm,其他被扎组织体积约5 cm3.5 cm2.8 cm。 2.1.2光镜下镜检:肿瘤组织附着一部分包膜,肿瘤细胞呈弥漫性排列,或排列成胸腺小体样、血管瘤样、真假菊花样、癌肉瘤样改变。 细胞边界部分清晰,部分不清晰,细胞质淡而嗜酸性,部分细胞质明亮,细胞核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和梭形,核膜薄,染色质细。 可见病理性有丝分裂期。 间质是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有丰富的血管。 电镜检查:电镜标本取自石蜡包埋组织,超微结构保存较差。 肿瘤细胞不呈圆形或梭形,细胞核呈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可见部分核仁。 在一些肿瘤细胞的周质中发现结构不完整的核糖体
5、、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在少数肿瘤细胞中发现微丝和致密颗粒(图1和2)。粒径约为200300 nm。 细胞间偶尔可见桥粒样连接(图3)。 细胞外有少量胶原纤维。 2.2免疫组化Vim、S-100、Ki67阳性,角蛋白、EMA、CEA、NSE、CD20、CgA、Syn均阴性。 讨论胸腺癌是一种罕见的纵隔肿瘤。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报道约200例,其中王云华1995年报道11例,刘梅2005年报道58例。 常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年龄54.2岁。类癌患者发病年龄低于淋巴上皮瘤样癌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患者发病年龄最大。 3.1病理检查已有文献报道2,男性胸腺癌发病率略高于女性7/6。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
6、4年的分类,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乳腺腺癌,其次是淋巴上皮瘤样癌、肉瘤样癌、透明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小细胞癌、腺癌、腺鳞状细胞癌和类癌。 文献3 5也有报道,胸腺恶性肿瘤中有粘液腺癌、鳞状细胞癌伴横纹肌肉瘤样分化,表明胸腺癌组织形态的多样性。本例组织形态与本例相似,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呈弥漫性排列,部分为胸腺小体样(图4)、血管瘤样(图5)、真假菊花样簇(图6、7),部分为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角蛋白(+ (+)(图8),有的呈癌肉瘤样(图9),有的呈空泡状(图10),肿瘤细胞界限不清,有的呈梭形、弥漫性(图11)。 据文献报道6,同一肿瘤的不同区域,胸腺瘤的分化程度差异很大。即使在同
7、一标本中,胸腺瘤和胸腺癌同时存在,说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不同。 同时提出肿瘤细胞可能来源于非常不成熟的多能分化细胞。 这与文献报道的胸腺癌由胸腺上皮干细胞分化而来是一致的。 值得强调的是:本例显微镜下观察到胸腺小体样结构和菊花样结构;癌肉瘤的成分;一些肿瘤细胞的细胞质明亮(图12),含有透明的细胞成分。 在电镜下,我们观察到细胞在200300 nm处有桥粒样连接和密集的神经内分泌样颗粒(图2和3)。 有意思的是,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的胸腺癌类型主要以某一种形式为主,一个胸腺癌病例中发现各种恶性肿瘤,以至于WHO分类很难将其归为某一种类型,这在国内外文献中未见报道。 还必须指出的是,在2004年世
8、界卫生组织胸腺上皮肿瘤分类中,胸腺瘤一栏中提到了(AB型)混合型一词,其含义并不十分明确。看似良恶性程度不同的胸腺瘤称为混合型,但本例在组织形态上均为恶性,但其恶性肿瘤细胞或组织形态多样。 作者定义多态性是否更准确? 由于我们收集的案例较少,我们需要收集更多的案例进行进一步研究。 3.2免疫组化根据文献报道,乳腺腺癌在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B72.3、Leu 7、嗜铬粒蛋白、CD5、AE1、AE3中表达阳性。 CgA和Syn可以在除肉瘤样癌和未分化癌以外的所有类型中表达。 它们在人胎盘碱性磷酸酶、波形蛋白、TTF-1、Sp-A、CDX-2、MUC2、napsin
9、 A和细胞角蛋白20中均为阴性。 本病例结果显示角蛋白和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均为阴性,可能与肿瘤分化差有关。 CgA和Syn的阴性结果与文献一致,可能与电镜下观察到的致密神经内分泌颗粒稀少有关。 Ki67细胞核强阳性(图13),阳性率 2%,表明该肿瘤高度恶性。 3.3鉴别诊断胸腺瘤具有胸腺小体样结构,其细胞无明显异常和坏死。胸腺癌细胞异常明显,核分型常见,常伴有明显出血和坏死。 滑膜肉瘤有上皮样成分,常可见裂隙样结构,上皮样和间充质组织双向分化明显。 CK呈阳性,波形蛋白可同时表达。 生殖细胞肿瘤,如卵黄囊瘤和胚胎癌,均具有上皮样结构,CK阳性。卵黄瘤有网状结构背景,鞋钉样细胞和肾小球结
10、节。 胚胎癌细胞相对简单 卵黄囊瘤呈AFP阳性表达,而胚胎癌可表达hCG和CD30。 参考文献 1,陈,等。58例胸腺癌临床病理分析。中华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 (6): 409-412.2。13例临床病理分析。中华外科杂志,1990,14(2):151-166.3.胸腺原发性黏液腺癌: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Arch Pathol Lab Med,2006,130(2):201-204.4 Okudela K,Nakamura N,Sano J,等.由鳞状细胞癌和胚胎横纹肌肉瘤成分组成的胸腺癌肉瘤。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病理学研究实践,2001,197(3):205-210.5高桥F,津田k,松野Y,等.胸腺腺癌:粘液亚型.人类病理学杂志,2005,36 (2): 219-223.6,张德超,王,等。胸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中华肿瘤学杂志,2004,26 (4): 223-225.7 eimoto T,Kitaoka M,小川奈那H,等.伴骨骼肌分化的胸腺肉瘤样癌:两例报告,其中一例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组织病理学,2002,40(1):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