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1例胸腺瘤患者术后重症肌无力的护理【关键词】胸腺瘤纵隔肿瘤是胸外科的常见病,其中胸腺瘤居多。 但胸腺瘤患者手术前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重症肌无力,给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带来不便,甚至影响其生活。 因此,胸腺瘤患者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 病例介绍患者,男,51岁 因上睑下垂,视力模糊,上肢无力1年,加重2个月,于2007年4月23日入院。 体检:右眼睑下垂,遮盖瞳孔,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晰,听不到干湿罗音,心前区不隆起,心律均匀,左上肢肌无力4级,无功能障碍,生理反射正常。 胸部CT可见右前纵隔内有一肿块影,大小为4.6cm3.0cm,边界不规则,靠近升主动脉。
2、术前诊断:(1)胸腺瘤;(2)重症肌无力(a型) 遵医嘱,术前口服溴吡罗星60mg,每日三次。 2007年4月26日,在全麻下进行胸腺瘤切除及纵隔脂肪清除术。 术后气管插管、留置胃管、双侧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导尿管。 术后第二天SpO2降至85%,pO2为55.5mmHg,患者主诉胸痛、呼吸吃力,遵医嘱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在第4天,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易怒和许多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并进行了气管切开术。 经过全科护士的精心护理,分别于术后第2天和第4天拔除右侧胸腔闭式引流管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管。第5天,患者顺利脱离呼吸机;第10天拔除胃管,改为流质饮食。术后第14天拔除气管套管,第28天痊愈出院。
3、 2术后护理2.1全身麻醉后的护理病人回到ICU躺在枕头上,头偏向一侧;立即给气管插管加压吸氧,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SpO2和pO2,当SpO2 胃吸出管为棕色胃液,通畅;双侧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水柱波动良好,留置导管通畅。 遵医嘱,每隔6小时向胃管内注射30mg溴吡罗星。 麻醉后抬高床边30取半卧位:一方面降低横膈膜有利于呼吸,另一方面有利于胸腔引流。 2.2重症肌无力的观察与护理2.2.1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胆碱能危象。胆碱能危象是由于过量注射新斯的明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分泌物大量增加。注射本药后,患者呼吸困难、烦躁加重,停药后症状缓解。 术后第一天,患者出现躁动、呼吸困难,听
4、诊肺部布满痰,喘息,左肺底部可听到水泡。遵医嘱,停止胃管注射溴吡罗星,给予阿托品0.5mg,每4小时肌肉注射一次,芬太尼0.5mg(均为镇静剂)。持续微量泵泵送(3ml/h)后,患者逐渐安静,呼吸道分泌物减少,痰多,喘息。 术后第6天胆碱能危象得到良好控制。 2.2.2观察患者出现肌无力危象的情况。肌无力危象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紫绀、气管分泌物增多、无法排出,导致严重缺氧。严重者引起急性呼吸衰竭,表现为新斯的明使用不足。 术后第一天,SpO2降至85%,pO2为55.5mmHg。患者主诉胸痛和呼吸困难。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定期监测血气分析,及时联系医生。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衰竭
5、,术后第4天进行气管切开,及时吸痰。第5天,患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双手握力增加,顺利脱离呼吸机。离线后SpO2为97%,pO2为77.8mmHg。 第8天,患者口腔分泌物明显减少,无出汗或流涎,呼吸有力,眼睑无下垂。 2.3气管切开的护理2.3.1气道湿化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每昼夜不少于200ml。 湿化液的配制:在250ml生理盐水中加入糜蛋白酶4,000 U、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0,000 U。 气管切开患者应配合雾化,以防止痰液变粘。 每天吸入3 4次,每次20分钟。 2.3.2肺部护理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摇动肺部痰液,使痰液疏松,便于吸出痰液,防止形成水肿性肺炎和肺部感染。
6、2.3.3吸痰后,由于吞咽无力、吞咽困难、气管插管刺激等原因,可使喉部分泌物增多,因此必须彻底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避免误吸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根据患者的痰量和SpO2水平,必要时每2小时吸一次痰。 吸痰前后高浓度吸氧2分钟可有效预防缺氧和低氧血症。 吸痰管可伸入成人气道30cm,注意自下而上旋转吸痰,吸痰时间每次都要。 注意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先吸入管内外痰液。 吸痰管每次都要更换,一定不能重复使用。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呼吸压、血氧饱和度等。 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痰液的颜色、质量和数量。 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 2.3.4插管
7、气囊的处理为了防止口腔分泌物和胃内容物误入气道,防止气体从上呼吸道反流,保证有效通气,气囊应以适中的充气压力充气,每隔2 4h放气一次,以免长时间压迫气管内壁,引起黏膜缺血坏死。 套管防止异物掉入,注射药液时一定要拔下针头,然后沿着管壁慢慢注射。 2.4术后胸腔引流量的观察患者应保持胸腔引流管与水封瓶连接,密切观察水封瓶内水柱的波动,保持引流管通畅。 术后最初30分钟挤压引流管一次或让病人咳嗽,以清除引流管的堵塞,并注意防止引流管被扭曲和挤压。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数量,伤口是否出血,伤口周围是否有皮下气肿等。 如果引流液超过每小时100ml,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术后48小时,患者生命
8、体征平稳,引流瓶内无气体溢出,24小时引流液小于50毫升,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拔管前胸片示伤肺扩张良好。 拔管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患者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及双肺呼吸音的变化。观察有无局部渗出。如有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治疗。 2.5加强营养患者术后第二天遵医嘱禁食水,给予柴胡1500ml,每小时缓慢注入100ml胃管,静脉注射营养保健品。患者无腹痛、腹胀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第6天改为胃肠营养,每隔4h向胃管内注入营养流质饮食200ml。第10天拔除胃管后,患者口服全流质饮食,第16天改为一般食物。 2.6心理护理由于患者术后一直处于清醒状态,我们所有的护理操作都会给患者带来焦虑和恐惧。要及时与患者沟通,耐心交谈,鼓励患者战胜疾病。 胸腺瘤是胸外科的常见病。有资料显示,约15%的胸腺瘤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而约一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合并胸腺瘤或胸腺增生。 胸腺手术可以改善重症肌无力症状,但手术本身会导致部分患者重症肌无力症状加重,甚至因肌无力危象导致死亡。 因此,胸腺瘤术后及时发现胆碱能危象和重症肌无力,及时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该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胆碱能危象,同时存在肌无力。经过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彻底切除后效果满意。 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无并发症发生,患者于术后第28天治愈出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