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胸壁平滑肌肉瘤:1例【关键词】胸壁平滑肌肉瘤少见,早期可能有血行转移,术后易复发。早期应广泛切除周围正常组织,以降低复发和转移率。 平滑肌肉瘤占成人软组织肿瘤发病率的5% 10%。它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常见于内脏、腹膜后等。很少发生在胸壁,男女均可发生。可发生在早期血行转移,术后易复发。 胸壁平滑肌肉瘤的报道很少。现将我院胸壁平滑肌肉瘤1例报道如下。 病历摘要:29岁男性患者,因左前胸壁肿块入院16年多,加重1年多。 16年前,患者发现左前胸壁有一个小结节,无痛感。 肿瘤逐渐增大。1998年,这个肿瘤大约有鸡蛋大小。在外院做了手术,彻底切除了肿瘤。 2004年9月,一个鸡蛋大小
2、的肿瘤在左前胸壁原发肿瘤的切口内生长。进行活检,病理报告为:(左胸壁肿瘤)平滑肌肉瘤 入院检查时发现左前胸壁有一肿块,位于左锁骨中线内侧,约第二肋水平,高出皮肤约2cm,直径约5cm,表面光滑,质地柔软,无压痛,活动度尚可。 肿瘤外可见手术疤痕,长度约7cm。 入院后胸部CT示左前胸壁软组织肿块位于左胸骨前,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大小约4.4cm2.5cm,CT值约37HU,纵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 以肿瘤为中心做横向梭形切口,肿瘤约2cm5cm5cm。术中发现肿瘤侵及胸大肌,将肿瘤及侵及的胸大肌深筋膜全部切除。 术后病理报告(左前胸壁肿块)平滑肌肉瘤,免疫组织化学:SMA(+),PCNA(+
3、),结蛋白(-),CD117病灶(+),CD34(+),Ki67(-),波形蛋白(+) 讨论平滑肌肉瘤起源于原始间叶细胞,多为浸润性生长的实性肿块。本例肿瘤侵犯胸大肌,呈侵袭性生长特征。 平滑肌肉瘤无痛性肿块,假包膜,复发转移率高,易误诊,早期可导致血行转移。临床上应提高警惕,争取早期明确诊断,确保首次手术切除干净,以降低复发转移率1 患者的病史已提供了肿瘤复发的信息,但未发现远处转移,因此广泛切除周围正常组织是首选治疗方法。 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分析,诊断该病例为胸壁平滑肌肉瘤。 软组织是一种来源复杂、形态多样、病理类型多样的肿瘤,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作出明确诊断2
4、 SMA、Calponin、Caldesmn等平滑肌标志物是肿瘤的首选。 结蛋白是一种广谱的肌源性标志物,是平滑肌、骨骼肌及其肿瘤的良好标志物。肌成纤维细胞有时呈阳性,某些间皮瘤也可呈阳性,但肌上皮呈阴性。 波形蛋白是一种广谱标记物,可在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中发现,表明肿瘤起源于间质组织。 纤维性肿瘤只有波形蛋白阳性。 血管源性肿瘤是常见的梭形细胞肿瘤,可分为血管内皮肿瘤和血管外皮细胞瘤。血管内皮肿瘤可选择F 、CD34、CD31,是很好的血管标志物,但特异性较差。血管外皮细胞瘤没有特异性标记,波形蛋白和SMA有时可以阳性。 CD117阳性表明肿瘤来源于间充质细胞。 性横纹肌肉瘤的特异性标记物
5、包括结蛋白、MSA、肌细胞生成素、MyoD1和肌动蛋白。 分化型平滑肌肉瘤和横纹肌肉瘤不易区分,横纹肌肉瘤的阳性肌源性标志物结合好发部位和免疫组化有助于区分。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免疫组化检查显示CD34(-)、CD68(+)、CK和EMA阳性,CD68具有理想的特异性,有助于诊断。 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最常用的免疫组化标记是S-100、MBP和CD57,其中S-100和CD57比较敏感,可与平滑肌肉瘤相鉴别。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明增殖细胞的活性。在肿瘤中,如果PCNA阳性,预后很差。 Ki67也显示增殖细胞的活性。结合PCNA,Ki67可以减少PCNA检测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并能更好地反映肿瘤患者的预后3 5 总之,胸壁平滑肌肉瘤很难与其他恶性软组织肿瘤相鉴别,最终的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参考文献 1辛强,褚忠霞,孙丽英,等。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 (2): 209-212.2陆,。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江西医学检验,2005,23 (1)等。Ki67抗原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重庆医学,2005,34 (2): 252-253.4陈延昌,郑,等.乳腺癌Ki-67抗原与DNA倍体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5,39 (1): 4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