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万象文库! | 帮助中心 万象文库,分享有价值的文档!
万象文库
全部分类
  • 实用文档>
  • 教育资源>
  • 行业资料>
  • 资格认证/考试资源>
  • 电子/通信>
  • 源码区>
  • 论文学习>
  • 大杂烩/其它>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万象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临床医学论文-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的体会.doc

    • 资源ID:38164       资源大小:14.3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临床医学论文-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的体会.doc

    1、 临床论文前胸区腋静脉穿刺置管的体会作者:胡晓东,于荣根,李坤,李文辉【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前胸区腋静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和临床实用性。 方法随机选择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需要开通中心静脉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30例,女性70例,年龄16 84岁,平均53.2岁。 右腋静脉穿刺180例,左腋静脉置管20例。 结果经皮胸前腋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175例,二次穿刺成功14例,三次穿刺成功7例,抽血成功32例(16%)。 1例动脉穿刺失误,局部压迫止血未形成血肿。 共穿刺成功196例,成功率98%。 结论经皮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

    2、键词】腋静脉;穿刺;摘要:目的评价经前胸壁腋静脉穿刺置管的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方法200例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患者接受IATAV,其中右侧180例,左侧20例。患者包括130名男性和70名女性,年龄从16岁到84岁(平均52.3岁)。结果IATAV成功率为98%,其中一次穿刺成功175例,二次穿刺成功14例,三次穿刺成功7例。唯一的并发症是1例误刺腋动脉,局部压迫后未引起血肿。无气胸、血胸或臂丛神经损伤。结论IATAV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这是一种新的可行的中心静脉穿刺方法。关键词:腋静脉;穿刺;插管中心静脉通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输液、给药、术中监护、中心静脉压测量和静脉营养等。同时,穿

    3、刺方法、技术和材料也在不断更新。 中心静脉置管有多种方法,其中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是最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1-2 从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在我科随机选择200例需要开通中心静脉的患者。进行了前胸区腋静脉经皮穿刺置管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随机选择需要开通中心静脉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30例,女性70例,年龄16 84岁,平均53.2岁。 1.2穿刺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上肢在躯干两侧,肩胛区垫一薄枕,头部转向穿刺对侧。 常规消毒布,穿刺设备是益信达(深圳)中心静脉置管套件。 穿刺点在锁骨1/3交点处锁骨下45 cm

    4、,针尖指向锁骨1/3处,穿刺针与胸壁成3040度角穿刺,穿刺针斜开口向下,连接注射器(含生理盐水23 ml),注射器保持负压, 并将针慢慢插入针内36 cm(根据肥胖程度而定),见暗红色回血表示穿刺成功(常伴有明显的失败感 如果进针时没有回血,要慢慢退针,边退针边退针。有时在拔针时可以抽出静脉血。 结果本组180例患者行右腋静脉穿刺,20例患者行左腋静脉穿刺。196例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8%。4例失败,颈内静脉穿刺成功。 其中一次穿刺成功175例(87.5%);二次穿刺成功14例(7%);三次穿刺成功7例(3.5%);穿刺后抽取静脉血32例(16%)。 动脉穿刺失误1例。 未发现气胸、血胸等并发

    5、症。 置管时间最长52天,最短4天,无感染发生。 讨论3.1局部解剖特征腋静脉在胸区从第一肋外缘开始在腋下走行,在锁骨中三分之一以下延续锁骨下静脉。有两条肱静脉从大圆肌延伸至背阔肌下缘,其前部被胸小肌部分覆盖。基于这块肌肉,它的旅程通常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从胸小肌上缘到第一肋外缘,第二段是胸小肌覆盖的部分,第三段是胸小肌下缘和大圆肌腱下缘。 腋静脉与腋动脉的前内侧一起走行,并被臂丛及其主要分支束所包围。腋静脉第二段在体表的投影正好在锁骨外三分之一交点以下3.55 cm,此处穿刺成功率高,安全。 3.2穿刺技巧穿刺要点和穿刺成功的标志是能成功抽出暗红色血液,且注射时无阻力。 腋静脉穿刺的穿刺点可选

    6、择锁骨下至腋窝3-5 我们通常选择前胸区被胸小肌覆盖的区段,第三至第五肋前的胸小肌腋静脉在胸小肌下方的区段已经离开胸壁。 只要穿刺针与皮肤的角度不超过40度,肋骨起屏障作用,不会进入胸腔,针会稍微向外或锁骨中点内侧,穿刺角度会减小。 穿刺角度不能太小,否则容易误伤动脉或神经。 我们一般在3040度,需要保持负压慢慢进针和退针,以便及时发现回血。 送导丝时,操作者用左手固定穿刺针,防止针头滑出血管。当导丝遇到阻力时,进针前应减小穿刺针与皮肤的夹角。当导丝遇到阻力时,导管应退出,沿导丝送入皮下扩张器,扩张皮下隧道后再插入。 穿刺时骨阻力说明针尖接触到肋骨,应适当减小穿刺角度。 在手术过程中,进针和

    7、退针都应缓慢进行。有时在看不到进针和退针的情况下,暗红色的血液也能顺利抽出,并且没有阻力。本组32例,占16%。 3.3腋静脉穿刺的优点中心静脉置管有多种途径,如颈内外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2 无论哪种方式都各有利弊,临床医生都在寻找穿刺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穿刺方式。 通过观察200例腋静脉置管的手术时间和术后观察,我们认为腋静脉置管具有以下优点:解剖位置相对固定,易于穿刺,成功率高;如果误伤腋动脉,容易压迫止血,尤其是血管脆弱的老年患者,因为没有骨性组织阻挡;穿刺针与胸壁成一定角度,具有肋骨屏障的作用。穿刺针进入胸腔,误穿胸腔内的器官而导致气胸的可能性很低。由于皮肤相对固定,活动较

    8、少,术后易于固定导管、清洗和换药。输注间期良好的肝素帽,患者可自由活动,无明显不适。 特别适用于气管切开、头颈烧伤、颈椎手术等患者。 但手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本组病例虽未出现穿刺针进入胸腔,误穿内脏及气胸,但仍有可能,且针与皮肤夹角不宜过大;一旦患者主诉穿刺时上肢麻木、触电,可能误伤臂丛神经,应立即拔针;肝素化和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不宜穿刺。 【参考文献】【1】杜宇,冉慧娟。锁骨下静脉穿刺与股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 (6): 552-553。2董伟。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吉林军医学院学报第四军医大学,2003,25 (2): 113-115。3李义贤,林志强,李喜荣,等.改良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可行性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04,26 (5): 666-667。4李义贤,李锡荣,。20 (1): 24-25.5钟,唐,杨文新,等.中心静脉置管在腋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 (5): 259。


    注意事项

    本文(临床医学论文-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的体会.doc)为本站会员(两袖****拉)主动上传,万象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万象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备案号:鄂ICP备19026039号-1  公网安备鄂公网安备 42010502001450号

    copyright@ 2019-2023 万象文库(www.2wx.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