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二型糖尿病摘要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和鱼肝油酸钠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方法:每组随机选取10例肝血管瘤患者,分别用PLE和鱼肝油酸钠栓塞。观察各组患者栓塞后的临床反应和表现,比较栓塞效果。 结果:1。PLE栓塞组患者术后一般发热3 7天,最高体温381。术中肝区凹陷,轻微疼痛,术后肝区疼痛较轻,未使用止痛剂注射。 经过5个月的随访,肿瘤平均缩小了70%以上。 2鱼肝油酸钠栓塞组患者一般在术后2 3天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术中肝区胀痛,术后肝区疼痛剧烈。每位患者平均使用200 300毫克哌替啶。 经过5个月的随访,肿瘤缩小了72%
2、以上。 结论:作者认为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治疗血管硬化和肝血管瘤疗效相当。 但平阳霉素栓塞后,临床反应较轻,疼痛较少,患者更容易接受。 【关键词】平阳霉素;鱼肝油酸钠;肝血管瘤摘要目的:探讨肝血管瘤患者对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和鱼肝油酸钠碘油乳剂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观察20例肝血管瘤患者,其中10例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10例用鱼肝油酸钠治疗。结果:PLE组肿瘤平均缩小70%左右,鱼肝油酸钠治疗组缩小72%左右。结论:平阳霉素疗效与鱼肝油酸钠相当,但临床不良反应较低,患者易于接受。【关键词】平阳霉素;鱼肝油酸钠;关于肝血管瘤平阳霉素(PYM)用于富含血液的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如血管瘤和血管
3、翳)的硬化治疗的报道越来越多。 临床上一般认为其治疗机制是PYM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变性、增生、血管收缩、血管壁增厚,最终导致血管闭塞。 鱼肝油酸钠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血管瘤。 目的比较平阳霉素碘油(PLE)和鱼肝油酸钠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 材料与方法11根据患者来就诊的先后顺序,每组随机抽取10例肝血管瘤患者。 平阳霉素组:雄性6只,雌性4只;年龄35-47岁,平均41岁。 鱼肝油酸钠组:雄性5只,雌性5只;年龄从33岁到54岁不等,平均42岁。 各组均常规进行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前端置入肝总动脉,用泛影葡胺或奥奈哌克进行血管造影。在了解供血动脉后,采用超选择性方法
4、将导管插入靶血管,栓塞前肌肉注射芬太尼0.1 mg。 12平阳霉素用量1624mg,碘油为法国产超液态碘油(LP),用量按血管瘤直径1cm计为1ml碘油。平阳霉素和碘化油制成乳剂(PLE),在电视监视下通过导管缓慢注射,当馅饼停在血管内时停止注射。 13鱼肝油酸钠的剂量:首先通过导管注入24ml鱼肝油酸钠,然后将2ml鱼肝油酸钠与2ml碘化油混合,在电视监视下通过导管缓慢注入。当它停在血管里时,停止注射,不允许反流。 结果21例栓塞组:术中患者主诉肝区及剑下腹胀,疼痛轻微,术后疼痛轻微。一般来说,不需要注射止痛剂,但口服止痛剂就足够了。术后第二天,患者出现发热,最短3天,最长7天。 大多数患者
5、在375左右,只有少数患者达到381。 在1个月的放射照相后,病变中的碘油沉积面积减少了约30%,在5个月的CT和b超后,减少了70%以上。病变稳定,定期复查15年未见复发。 22鱼肝油酸钠组:患者主诉术中肝区及剑下明显肿胀,疼痛剧烈。部分患者术中需加用哌替啶止痛。多数患者术后当天疼痛剧烈,每4 6小时注射度冷丁50100mg。 术后第二天,疼痛一般明显减轻,但肝区及剑下腹胀仍明显,一般持续7 15天。 患者一般在术后第二天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多在37 38之间,持续2 5天。 在1个月的放射照相后,病变中的碘油沉积面积减少了约50%,在5个月的CT和b超后,减少了72%以上。经15年定期随访,
6、病变稳定,无复发。 3.探讨观察平阳霉素(PYM)组和鱼肝油酸钠组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平阳霉素组在1个月时明显效果不如鱼肝油酸钠明显,但5个月后疗效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 赵等在12只家兔耳后静脉左耳注射平阳霉素05mg,右耳注射鱼肝油酸钠01ml,发现左耳耳后静脉壁在第14天明显增厚,第21天管腔闭塞。第7天右腔出现血栓,第14天完全闭塞。 虽然最终都可以造成血管闭塞,但它们的组织学变化过程和形式不同,达到血管闭塞所需的时间也不同。 这些差异可能与药物作用机制有关。 平阳霉素是一种抗生素抗癌药,与国外博莱霉素A5效果相当。能与细胞二价铁和DNA结合,加速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产生自由基作用
7、于DNA使其断裂,从而抑制细胞代谢,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变性、增殖、无菌性炎症,血管收缩,血管壁增厚,最终导致血管闭塞。 鱼肝油酸钠是虎肝鱼肝油酸钠的溶液。其主要机制是促进血液蛋白的凝固,使血小板粘附在水肿的内膜上形成血栓,最终导致血管闭塞。 鱼肝油酸钠作为硬化剂治疗血管瘤由来已久,疗效比较确切。但临床上患者术中、术后反应重,患者痛苦大,不易接受,且剂量过大或药物反流可引起组织坏死、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平阳霉素用于治疗血管瘤是近几年才报道的,成功率高,副作用少,主要发生在治疗当天的全身发热,是平阳霉素注射液刺激体内热源释放所致,一般低热,药物完全可以控制,多为3 7天。 平阳霉素引起的血
8、管腔闭塞主要是由于血管壁增厚引起的,所以与鱼肝油酸钠引起的血栓形成相比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实验中两种方法完成这一过程的时间差约为一周,这与我们临床中平阳霉素的缓慢起效相一致。或许正因为如此,平阳霉素栓塞肝血管瘤术中和术后患者的反应较少。 鱼肝油酸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肝血管瘤,因为这类血管瘤是一组畸形血管,有明显的瘤腔或血窦,较正常血管不发达,血流缓慢,瘤腔内注射药物局部浓度较高,可充分发挥其药理作用。 平阳霉素近年来仅用于肝血管瘤的治疗,但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以碘化油为载体,通过病变血管的虹吸作用选择性沉积于病变部位,使其缓慢而持久地作用于病变血管,使病变血管壁增厚回缩,最终导致血管闭塞。 由于用量小,沉积有限,对正常肝组织不造成任何损伤。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治疗肝血管瘤疗效相当。虽然鱼肝油酸钠起效快,但鱼肝油酸钠在肝血管瘤栓塞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反应较重,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不易接受。 平阳霉素对血管的硬化作用相对较慢,但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的临床反应较少,患者痛苦较小,更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1王文锦。平阳霉素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1992,19(4):223 2赵,赵,等.平阳霉素与鱼肝油酸钠对血管硬化作用的比较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7,15(2):97 3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