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论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在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作者:张郭晓红赵佳慧韩摘要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1 (TGF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的表达以及抗igfbprp 1抗体对TGF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中型胶原生成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 6),分为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PBS)、不同浓度TGF1处理组和不同浓度抗IGFBPRP1抗体处理组。治疗因素作用24小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IGFBPRP1在HSCT 6中的表达,ELISA检测型胶原的含量,并分析IGFBPRP1与型
2、胶原的相关性。 结果TGF1治疗组IGF BP rP1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抗IGF BP rP1抗体能拮抗TGF1诱导的HSCT 6产生的过量型胶原。 IGF BP rP1与型胶原呈正相关(r=0.833,P 结论IGF BP rP1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可能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肝星状细胞;转化因子1;型胶原摘要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 (igfbprp1)在转化生长因子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中的表达以及抗igfbprp1抗体对转化生长因子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产生型胶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
3、-T6 ),然后与磷酸盐缓冲液(空白对照组)、2 g/L或4 g/L的TGF1(TGF1组)、0.1 g/L、1 g/L或2 g/L的抗IGF BP-rP1抗体(抗IGF BP-rP1抗体组)或两者(TGF1+抗IGF BP-rP1抗体组)共同孵育。24h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SC-T6中IGF BP-rP1的表达;ELISA法测定HSC-T6培养上清液中型胶原的含量;分析IGF BP rP1与型胶原的关系。结果TGF1组IGF BP rP1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ELISA结果显示抗IGF BP-rP1抗体拮抗TGF1诱导的HSC-T6过度产生型胶原。
4、IGF BP rP1与型胶原呈正相关(r=0.833,P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 BP rP1),即IGFBP7(也称为mac25),是一种生物活性蛋白2 本实验旨在进一步阐明IGF BP rP1在肝硬化和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寻找肝硬化和肝纤维化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和方法1.1细胞和主要试剂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品系(HSCT 6号)由美国Friedman S.L .教授提供;Tron storming生长因子 1 (TGF 1)是英国Peprotech公司的产品。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IGF BP rP1羊抗人多克隆抗体,West
5、ern blot检测驴抗羊二抗,内参 actin均为美国Santa Cruz公司产品。免疫组化染色使用的抗山羊二抗由免疫组化试剂盒(SP法)提供,抗山羊二抗和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试剂盒均购自福建迈信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牛血清白蛋白(BSA)是美国罗氏公司的产品。分子量标记是立陶宛MBI公司的产品;PVDF膜是美国SABC公司的产品;细胞质核蛋白提取试剂盒购自北京普利莱科技有限公司;型胶原蛋白ELISA定量检测试剂盒为北京博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1.2处理因子分组并加入和丢弃旧的HSCT 6培养基,然后换成含0.3%胎牛血清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加入处理因子进行实验分组。 分为空白对照组(
6、加入等量PBS)和TGF 12,4,8,16 g/L组。将细胞处理24小时(预实验为6、12、24、36和48小时,其中IGF BP rP1的表达在24小时变化最显著),然后收集细胞玻片。处理重复一次,提取细胞质蛋白,然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分析。空白对照组、TGF1 2、4 g/L组、抗IGFBPRP1抗体0.1、1、2 g/L组和TGF1 2 g/L+抗IGFBPRP1抗体0.1 g/L、TGF1 2 g/L+抗IGFBPRP1抗体1 g/L、TGF1 2 g/L+抗IGFBPRP1抗体1。TGF1 4 g/L+ 0.1 g/L抗IGFBPRP1抗体,HSCT 624小时后收集
7、细胞培养液上清液进行ELISA检测。 1.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SC-T6中igfbprp1表达细胞。载玻片用1%多聚甲醛固定5分钟,用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阻断剂孵育以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用PBS洗涤,用正常非免疫动物血清密封,然后用igfbprp1抗体(1200)孵育过夜,用PBS洗涤,用生物素标记的抗山羊IgG抗体孵育,用PBS洗涤,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亲和素孵育。 用PBS代替IGF BP rP1抗体(一抗)作为空白对照染色。 图像分析系统对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从每个切片中随机选取5个视野(200),测量细胞内棕色和棕色阳性表达颗粒的累积光密度(IOD)值。 每个实验重复6次。 1.
8、4 IGF BP-rP1表达的蛋白质印迹分析去除培养物上清液,用PBS洗涤一次,用0.25%胰蛋白酶消化HSCT 6,收集所有细胞,离心,并在离心后将500 l细胞质裂解物加入100 l细胞沉淀物中以裂解蛋白质。 取30 l总蛋白含量裂解液进行15%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SDS-PAGE)凝胶电泳。 通过PVDF膜转移 5%牛血清白蛋白TBST溶液(TBS+0.1% Tween20)密封3小时,与IGF BP-rP1抗体(1500)孵育过夜,洗涤,然后用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偶联的第二抗体处理3小时。洗涤后,DAB显色。 用同样的Western印迹膜洗涤后,孵育并与肌动蛋白杂交作为内参。 计算机
9、扫描分析,测量灰度值(A),得到内参肌动蛋白校正后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 每个实验对3批以上的不同样品重复进行。 1.5 ELISA法检测HSCT 6培养基上清液中型胶原的含量。收集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作为待测样品,检测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每个实验重复6次。 1.6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以S表示,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用SNK q检验,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 P 结果2.1 IGFBPRP1在HSCT 6中的表达各组细胞中,胞质内可见棕褐色或棕褐色颗粒,igfbprp 1呈阳性表达,但程度不同。 空白染色的细胞数量少,颜色浅,而TGF1处理组的大多数细
10、胞胞质为褐色甚至褐色。TGF1 4 g/L组阳性细胞最多,染色最深,如图1所示。 蛋白质印迹分析如图2所示。 igfbprp 1的iod值和a值在空白对照组中较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升高,并在TGF1 2和4 g/L组中呈剂量依赖关系,但TGF1超过4g/L IGF BP rP1而降低(表1) 2.2 IGFBPRP1与HSCT型胶原的相关性分析6线性相关回归分析显示igfbprp 1与型胶原呈正相关(r = 0.833,P 型胶原的ELISA结果见表2。 表1 igfbprp 1的累积光密度和灰度值表2型胶原的ELISA检测结果3近年来的讨论发现,虽然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不同,但肝纤维化
11、的共同特点是活化的HSC产生过多的细胞外基质沉积在肝脏上形成肝纤维化3 HSC是肝纤维化的重要效应物,也是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和靶点4 TGF1是激活HSC并促进其表达细胞外基质的关键因子。当TGF1与相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时,可以激活HSC,促进其增殖和胶原分泌。 TGF1与肝纤维化程度关系最密切,是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因子5 Boers等6的研究表明,活化的HSC可能是肝脏IGF BP rP1的主要来源细胞。还发现,在肝纤维化过程中激活的HSC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过程中,IGF BP rP1基因在转化中期高度表达。 因此,推测IGF BP rP1可能是HSC活化的特异性标志,并可能成为肝纤维化的
12、新标志。 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中igfbprp1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igfbprp1的表达逐渐增加。 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有显著差异。 IGF BP rP1的表达部位主要位于肝窦和纤维间隔中纤维间隔周围的HSC、成纤维细胞和肝细胞中。并与肝组织中TGF1、TGFRI和胶原纤维的表达呈正相关7 为了检验这个假设,我们在体外培养了HSCT 6号。经不同剂量TGF1处理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空白对照组IGFBPRP1表达较低。但不同剂量TGF1的HSCT 6中IGFBPRP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
13、赖性关系,其中TGF1 4 g/L组的作用最强。 说明IGF BP rP1在TGF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中可以过表达。 而高浓度TGF1 ( 4 g/L)组IGFBPRP1表达下降,可能是因为随着HSCT 6的持续激活,HSC自分泌TGF1逐渐增加,外源性TGF1刺激的IGFBPRP1生长速率下降,完全激活的HSCT 6内源性TGF1较高,对外源性TGF1的反应性下降。 这也说明HSC和TGF1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HSC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来源8 TGF1刺激活化HSC最明显的靶效应是诱导HSC合成大量型胶原等。阻断HSC中TGF1的信号转导通路可以抑制这种靶效应。 我们选择在
14、HSCT 6培养物的上清液中检测到的I型胶原的量作为胶原分泌的表达。观察到正常培养(活化)的HSCT 6号虽然I型胶原分泌背景值较高,但TGF1仍能促进HSCT 6号分泌I型胶原,明显高于未经TGF1处理的HSCT 6号。 同时,我们分析了TGF1处理后IGFBPRP1表达增加与型胶原分泌增加的相关性,表明IGFBPRP1的高表达与型胶原分泌增加呈正相关。 抗IGFBPRP1抗体显著抑制TGF1刺激的HSCT 6分泌型胶原,其中1 g/L的抗IGFBPRP1抗体作用于TGF1 4 g/L最为显著。 这表明抗IGF BP rP1抗体能拮抗TGF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I型胶原过度表达,并能拮抗TGF1
15、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表明IGF BP rP1可能在肝纤维化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永利塔。常见和独特的机制调节不同纤维疾病的纤维化。临床投资杂志,2007年,第117卷第3期,第524-529页。2阮伟,徐峰,等. IGFBP7在大肠癌发生中起着潜在的抑癌基因作用.癌症生物学,2007,6(3):354-359。3帕森斯CJ,高岛M,里佩RA。肝纤维化形成的分子机制。中华胃肠病学杂志,2007,22增刊1:S79-84。4基塞利瓦T布伦纳达。星状细胞与纤维化逆转。中华胃肠病学杂志,2006,21卷3期:S84-87。5 Wolf E,Schneider MR,Zhou R,等. IGFBP过量对转基因小鼠的功能影响.儿科肾脏学,2005,20(3):269-278。6 Boers W,Aarrass S,Linthorst C,等.转录谱揭示了肝纤维化形成的新标记。生物化学杂志,2006,21 (24): 16289-16295。7田晓霞,秦桂秀,齐克明,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在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中国肝病杂志,2006,14 (11): 858-860。8等.基质作为肝纤维化形成的调节剂。塞明肝脏疾病杂志,2001,21(3):351-372。